凌晨三点的朋友圈,藏着成年人最深的孤独

凌晨三点的手机屏幕亮着,我翻到了高中同学阿哲的朋友圈。没有配文,只有一张路灯下的影子照片,影子被拉得很长,尽头是便利店亮着的暖黄灯光。

我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很久,想起上周同学聚会时,他还笑着说自己刚升了部门主管,手里的项目顺风顺水。可此刻这张没头没尾的朋友圈,像一声轻得快要消失的叹息——原来成年人的体面,真的能在深夜里悄悄松口气。

去年冬天我也有过类似的时刻。加班到凌晨两点,走出写字楼才发现下起了小雨,没带伞,手机也刚好没电。站在公交站台下,看着偶尔驶过的出租车里亮着的灯,突然就不想伸手拦车了。

雨丝落在脸上有点凉,我摸出兜里皱巴巴的纸巾,刚想擦脸,就听见身后便利店的门“叮铃”响了一声。老板探出头问:“姑娘,要不要进来避避雨?刚煮好的关东煮还热着。”

那碗萝卜关东煮我吃了十分钟,热汤暖了手,也让憋了一晚上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我没哭自己加班到深夜,没哭手机没电打不到车,只是突然想起白天开会时,客户指着方案说“你这想法太幼稚”,我笑着点头说“好,我再改”,转身却在茶水间把刚泡好的咖啡洒了一身。

其实我们都习惯了在白天扮演“还好”的人。给父母打电话时,再累也会提高声调说“最近特轻松”;和朋友聊天时,哪怕刚被领导批评,也会笑着发“今天摸鱼超快乐”;就连发朋友圈,也总挑那些光鲜的片段——升职的截图、旅行的风景、聚餐的合照,好像这样就能证明自己过得很好。

可总有些时刻,那些被藏起来的情绪会悄悄冒头。可能是加班到深夜回家,发现钥匙忘在公司;可能是生病时没人递一杯热水,只能自己撑着去药店;也可能只是刷手机时,看到一句刚好戳中自己的话,突然就红了眼眶。

就像阿哲的那条朋友圈,我没有点赞,也没有评论,只是给他发了条私信:“便利店的关东煮,萝卜比丸子更入味。”没过多久,他回了个笑脸:“刚吃完,老板还多送了我一根烤肠。”

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别人追问“你怎么了”,也不用把委屈掰开揉碎了讲。一句懂你的话,一个心照不宣的回应,就够让那些深夜的孤独,悄悄变得软和一点。

天快亮的时候,我看见阿哲删了那条朋友圈,重新发了张朝阳的照片,配文:“今天的风,好像没那么冷了。”我笑着点了赞,关掉手机准备睡觉。

或许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我们会在深夜里脆弱,却也能在天亮后重新出发。那些藏在朋友圈里的孤独,那些没说出口的委屈,最终都会变成照亮我们前行的光——毕竟,再黑的夜,也会等到天亮;再难的路,也能一步一步走完。

而那些深夜里的叹息和眼泪,不是软弱,只是我们给自己的情绪,留了一点透气的缝隙。等天亮了,我们依然会笑着说“我很好”,但心里知道,昨夜的孤独,早已悄悄变成了今天的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