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漪老师说:“攀登的基础是敬畏学生生命,敬畏教育专业,以心相许。”
初次看到这句话,内心蓦地震惊,继而感动和敬佩。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有多少人仅仅只是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和立身的资本,但是余漪老师是把自己整个的身心献给了教育事业,毫无保留的。这种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国家的繁荣复兴,为了社会的发展,这种大无畏的现身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一辈子。
余漪老师在教学中兢兢业业,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备课的时候,她给自己立个一个规矩,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力求自己真懂。这种高度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让我汗颜。回想一下自己的备课,有时候自己都不研读课文,直接把各种参考书目拿出来,用他人的现成思考的结果来代替自己的独立思考。在讲课的过程中,全部都是按照参考书上来讲的,丝毫没有没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回想一下,真是愚蠢之至。最近在九年级复习的时候,遇到了很多文质兼美并且让我感到有兴趣和疑惑的文章。在兴趣和疑问的驱动下,我苦思冥想,甚至在梦中都在解读这些文章。在上课跟学生讲解的时候,能明显地感觉到我对文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和体会,在跟学生交流的时候能够用自己独特的看法跟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能够更好的来打动学生。知识不等同于能力,现在真是彻底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了。在我深入思考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思维,而且而且形成了能力。
余漪老师特别注重心灵的丰富充沛和精神上的气象万千。她说,人的心里不能有虫。有虫,心就染病。轻则好还不分,是非不辨;重则“虫”对心吞噬,赤心、良心、善心日益消弱,一旦荡然无存,就成为蛇蝎心肠,害人,伤人,噬人,戕害社会安宁。“虫”要趁早捉,趁小捉,勤捉,使心永远健康,永远善良。她还说,古往今来,不少仁人志士都有一种气象,那就是精神上的气象万千。我觉得精神上的“气象万千”这个词用得真是太确切了,让我有一种叹为观止的感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系百姓和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侯门骄奢淫逸的批判和对百姓的同情,他一个人连容身的地方都没有,却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慨叹,让人心潮澎湃!古往今来,仁人志士总是能以精神上的气象万千来打动我们,影响我们,为我们的精神烙下永不退色的底色,无论是不是一名人民教授,都应当做到的是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精神看似无形,却对人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回想近期一段时间,没有了精神上的支柱,总是觉得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强大的动力和兴趣。如果一个人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做什么事情就会没有没有动力,行动迟缓,精神萎靡,有气无力。尤其是教师这个行业,一定要有精神支柱和教育理想。教育理想就像心中的一盏明灯,会坚定地指引着我们像教育的理想境界靠近。
这次阅读最大的感悟是在余漪老师的帮助下,转变了我之前的作文教学理念。余漪老师认为,虽然说文章的表现力相当程度上在于语句锤炼的功夫,但是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思想也尤其重要。语言不只是技巧,不只是形式,语言不纯粹是外部的东西,它只是思想的外部表现形式。余漪老师认为,修改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修改文章的思路。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用语言来促思想的发展,用思想来促语言的发展,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语言训练时不能只停留在如何遣词造句方面,须同时进行思想的磨练。想得清楚,才能说得清楚,写得清楚;想得正确周到,才能写得准确严密。余漪老师的这些话让我在迷雾的森林当中找到了通往外界的道路。这些思想和见解是以前的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如何让甘霖一样让我思想愉悦。在选材和思想锤炼方面,余漪老师认为在生活当中,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材料之后,在脑子里来一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功夫接触事物的本质,认识生活的深层。余漪老师不仅感悟我们写作文要语言与思想并中,并且还告诉我们锤炼思想的方法。我在想,锤炼思想的方法有哪些呢?余漪老师只是我们一种方法,其他的就靠自己去摸索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吧!
在写文章的时候,余漪老师认为,手熟和速度也很重要。反思一下自己的作文教学,整个三年下来,专门抽出时间让学生来练习作文的次数少之又少,学生写作文的时间都保证不了,那又怎么能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呢?这等同于既想让鸟儿飞翔,但是却不交给鸟儿提供练习的场所是一样的。构思是“驭文之首术”,一篇文章,如果构思精巧,那就会给文章增添很多的惊艳感和新奇感。我之前在教作文的时候,都没有注意到写文章还要考虑到构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这真是让我汗颜,真想找个地缝钻下去。打开思路是写作的第一要义。,刚开始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教学生发散、发散再发散。想起之前王君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在七年级的时候,她要求学生写作文写什么都可以,她在改作文的时候也不按照中考作文的要求改,当时我还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我才真正地明白了王君老师这样做的用意是开拓学生写作的思路,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
在阅读教学方面,余漪老师同样给与我深刻的影响。阅读的时候,要学会“照镜子”,学会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放进去并不是简单地说对照一下自己的做法,检讨一下自己错误的行为,而是要明是非,辨正误,见贤思齐学做人,增长见识学本领。回顾一下我的读书历程,先是在字面上飘,不入心,所以看过的书大部分都已经忘记。或是,简单批评以下自己的行为,然后就过了。从来没有说书中的这些做人的道理能够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并枝繁叶茂,能够成为我能力的一部分。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常说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我想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读书,要树立宝藏意识,贵在有疑,贵在有所发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读书,有疑,生疑,进而析疑,解疑,是取得成效的基本前提。 余漪老师不愧是大家,能够一语道破我对于读书方法的疑惑。在上学的时候,完全凭借自己对于读书的热爱,根本不会考虑在读书的时候还有有正确的读书方法。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已经工作了三年的老师来说,还不知道正确的读书方法,正是让人细思极恐。看来,在以后的教学当中,一点更要向学生渗透读书的方法。如果一个学生掌握不了读书的方法,那他就算读再多的书,而他读过的书并没有成为滋养心灵和精神的成分,那读再多的书又有什么益处呢?
读书,要读出味道。有的文章看起来平淡如水,深入咀嚼,方能琢磨到其中的奥妙。看似平常实则高妙,往往是构思上独具匠心。之前的我心内浮躁,不能静下心来仔细品味文章的美觉得文章语言平淡如水,不能深入欣赏文章的美。教学第三年第一次带九年级的学生,跟着学生欣赏到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比如说《遥远的土豆花》《看自行车的女人》《唯有垂杨管别离》《母亲养蜗牛》《放学》等等。如果是刚刚毕业走上讲台上的我,定不会欣赏这类的文章。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和教学经验的丰富,我渐渐懂得欣赏这类文章的美:平淡当中蕴含着生活的智慧和思想的闪光,这才是火热的生活,真实不做作的生活,有着烟火气的生活。
这次阅读还有一个重大的收获,那就是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问”的能力和习惯。余漪老师说,不培养学生“问”的能力和习惯,教师教学上也难以长进。我在三年的教学生涯当中,从来没有意识到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从来没有意识到学生如果有问题意识那会大大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记得有次在听同事的课时,一下课,学生都围着老师来跟老师进行探讨。课下交流的时候,我才发现这并不是学生主动形成的问问题的习惯,而是在老师的教导之下逐渐形成的习惯。看来,要想让学生形成问问题的习惯,首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看待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去看表面,一定呀深入本质来想问题。
余漪老师在教学当中把自己全身心地奉献给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这种精神值得我去永远追随。在接下来的暑假期间,我会继续研读余漪老师的著作,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