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日,我写过一篇复工感言。那一次的复工,我有感而发写道:
红烧肉的醇厚之香,你一定总是回味吧?羊肉串的劲爆之香,你一定时常想起吧?大包子的多味之香,你一定难以忘怀吧?
民以食为天。吃饭这件事,可不是吃饱就好那么简单。味觉的享受,还真是难以缺位的生活元素。
这一次的复工,我照样感慨不少。招呼着来吃烧烤的客人,安排着点外卖火烧肉的订单,我想起了不知出处的一句话: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人皆为凡人,大家都是凡人。即便是叱咤风云的豪杰、慷慨而行的壮士,首先也是个凡人。凡人的意思,就是得吃喝,一日三餐不仅要吃而且要吃饱而且还想吃好。
把吃喝看得重些、看成大事,没有什么不对的。《礼记·礼运篇》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告子上》说:食色性也。经典和哲人都告诉我们,吃饭这件事是人的天然欲望、基本需求。不吃就饿得慌,不吃饱就没力气,不吃好浑身就不爽。
当然,吃好的意思不是顿顿山珍海味,而是要吃的可口、吃的舒服、吃的惬意。
可口是生理层面的感觉。烹饪要精、花样要多,才能满足可口的需求。顿顿吃馒头蘸酱当然也能吃饱,天天吃红烧肉当然算是吃好,但这样就谈不上可口了。
舒服是心理层面的感觉。吃的舒服,就不仅仅是烹饪要精、花样要多能满足的了,还得有环境的衬托,还得能够找到下馆子、搓一顿的那种感觉才行。自己辛辛苦苦做一上午,可口是有了,舒服却未必。
惬意是精神层面的需求。把吃饭吃出惬意来,就一定得是聚餐性的吃饭,就得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酣畅淋漓。一个人窝在家里,就算是满汉全席也吃不出惬意这两个字来。
让人不仅吃的可口,而且吃的舒服、吃的惬意,这正是酒店行业存在的价值。
还有就是,当代社会生活中的烟火气,早已不是一家一户的炊烟袅袅,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暖暖远人树,依依墟里烟”,而是街道的繁华和街面的热闹。街道的繁华,也许有没有酒店关系不大,靠那些精品店就可以了。但街面的热闹一定少不了酒店的出演。这个道理很简单,没有吃饭的地方,人在外面就待不长了。
想明白了这些,我对复工之后该做什么、怎么做就更清晰了。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的前提下,我们要为龙都烟火气的日渐复苏多尽一份力。虽然疫情对于酒店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但我们还在,我们的店还在,我们的心田依然热情如火,我们的灶台依然洁净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