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高效休息法》,前言部分就吸引了我——脑中杂念丛生,不能集中注意力。此时你累的不是身体,而是大脑。
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提升工作效率,这不正是我需要的吗?赞!马上认真听书,记录,内化,输出,使用,争取做到真正的学习。
在这本书中,提供了7个有利的武器来放松我们的大脑:
1、正念呼吸法:“呼吸是意识的锚”,坚持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5-10min的呼吸练习;
2、动态冥想:感受动态动作中的每个细微变化,包括动作细节,血流和肌肉变化等;
3、压力呼吸法:将压力具象化成一句话,或者写下来,在脑海中用呼吸带走它;
4、排除杂念,“猴子思维”消除法:想象自己是月台,各种想法是来来往往的列车,不把思考中的自己和思考的事情混为一谈,对想法采取旁观者的状态;
5、愤怒时的RAIN法:当情绪上头,启动下述四个步骤-认知,接受,调查,保持距离,切记“越重视目标,越容易愤怒”;
6、“消灭”看不顺眼的,温柔的慈悲心:正念,想起那个让自己不爽的人,在心底默念名字并祝福对方;
7、扫描全身法:扫描全身,关注有压力和疼痛的部位。
整本书用了形象的小说故事,情节也算曲折起伏,随着主人公解决生活与工作中一个个的问题,将大脑的休息法在故事中娓娓道来。
听完整本书,我对比了自己的状态,有两个重要的收获:
关于睡眠。
我一直自诩睡眠不错,虽然时间短但是质量高,可以一觉睡到天亮。但是随着入睡时间越来越晚,我也在苦恼应该如何调整。在睡前,总是习惯性的动脑,内心静不下来,更糟糕的是上床之后还会刷手机好一会,我想,在我入睡之后,我的大脑估计还要兴奋工作好一会。以前我只关心自己是否能快速入睡(我是秒睡一族),但是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大脑中的DMN(default mode-network预设网络模式)是超级浪费家,占大脑耗能的60-80%,它会在大脑未执行有意识活动时,自动进行基本操作,这就是可怕的低速空转状态。入睡前太过活跃的大脑,DMN不可避免被过度使用,而当白天DMN这个区域更加是在自动操作,这可能表现为脑海中闪过的念头,一直担心的事,等等。
正念冥想可以抑制DNM,从昨天我已经开始尝试冥想啦。
关于排除杂念。
大脑的疲劳和压力来源于过去和未来,对过去的事心有不甘,对未来的事充满不安。
脑海中充斥着种种杂念,“月台法”对我来说太有启发了,我是我,事情是事情。往事不可追,当下尤可为。过去的事终究会随着时间推移已然消逝,对当下的自己的影响已然发生,唯有接纳;未来的事尚未到来,抓住可以把握的今天,未来会自然的推送到眼前,这不是焦虑可以拿到答案。
把握当下,减少内耗,就是最好的休息。
最后,用谷歌对正念的定义来结尾:不带评价和判断的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经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