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才刚过了两个月,但《奇迹男孩》这部电影已是我2018年度观影榜单之首。
个人感觉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严重的限制了观众的观影视角,使得人们过多的去关注那个天生面部畸形的小男孩,却忘记去把握整部影片的大脉络,从而引起理解上的偏颇,也容易使得这部电影落入俗套。
《奇迹男孩》本是由R.J.帕拉西奥的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原名《Wonder》)。电影借一个天生脸部畸形的小男孩作为切入点,分别以几个不同人物的视角交叉探讨了家庭亲子,同学关系,校园欺凌等主题。看到最后便会觉得,片名里所说的奇迹,应该是来自影片中的各个角色,而不单单是来自于小男孩。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电影原名更加契合电影主题的原因。
视角1
影片第一个视角。当然就是那个先天脸部畸形的小男主奥吉。迫于年龄的压力,也深知自己给母亲事业上带来的压力,奥吉不得不从家庭的庇护中走向学校生活。他知道自己的与众不同,但也不得不打开充满着恐惧的现实大门,破晓时的光芒总是很刺眼。
先后经历了被孤立,嘲讽,欺凌,甚至被最好的朋友背叛。奥吉甚至都有点被害妄想症,一遍遍的问Summer是不是校长派她过来的。但是在家人的鼓励和陪伴下,他最终选择勇敢的面对,与此同时,周围人的态度也慢慢的开始变化。
视角2
不太想按照电影的顺序来确定视角顺序,我按我的理解来看。第二个视角,是奥吉在学校的第一个好朋友,杰克威尔逊。在万般不情愿的情况下接受了校长和母亲的要求,带着校长的嘱咐去接近奥吉。在接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也开始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小男孩,并在关键的时候做出不同寻常的决定,最后也成为奥吉最好的朋友。
为什么要说不同寻常的决定?因为都知道对于渴望友谊渴望融入的小孩子来讲,保持特立独行是不容易的,甚至是要以孤僻和失去朋友为代价的。万圣节那天,杰克在朋友面前说“我若是长成奥吉那样,还不如死了算了”“校长只是让我去接触他,没想到这么快就成我的跟屁虫了”。结合影片的时间线及杰克的独白,这个时间点杰克已然是从内心里开始接受奥吉了,已然是将奥吉当成自己的朋友了。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讲,这应该就是小孩子寻找的认同感和融入感。尽管将奥吉当成朋友,但他并不想因此而失去原有的朋友圈。要融入就只能抱着和大家一样的看法。便出现了刚才那一幕。好在最后他在友情和是非之间做出了抉择,也通过实际行动挽回了自己的友情。
视角3
第三个视角是奥吉的姐姐:维亚!
其实像奥吉的遭遇,不仅仅使他自身的成长经历面临着层层障碍,同时也给他所在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考验。而其中受影响最深的便是维亚。维亚其实是整部影片里最让人心疼的角色,她的性格也最让我捉摸不定。
自从奥吉出生以后,维亚便习惯了这个以奥吉为中心的家庭。一边全力的支持着弟弟的同时,还要帮父母分担忧愁。奥吉是这个家的太阳,而她,是围绕太阳的卫星。自己所有的忧愁只能向最懂自己的闺密倾诉,然而随着与闺蜜之间突然的形同陌路,维亚崩溃了。她回到了姥姥生前居住的地方。姥姥说,“我了解你,你是我最疼爱的心肝宝贝。”维亚问那奥吉呢?姥姥说“我当然爱你的弟弟,但是已经有很多天使在关爱着他了,而你有我,你是我的全世界。”
看到这里我满脑子只剩九个字:卧槽,老子要绷不住了。这简直是全片最暖的地方。可能也正是因此,维亚不仅继承了母亲超强的谈判能力,也掌握了姥姥暖心到犯规的神技能,这在她拉奥吉出门要糖果的剧情里展现的淋漓尽致。幸好她遇到了可爱的黑人男友,自己的生活也变得阳光起来。
视角4
第四个视角,是维亚的闺密,米兰达,至于到最后,两人还能不能和好如初,我也不知道。
在米兰达的眼中,维亚是幸福的。她在夏令营以假装成维亚的身世而获取所有人的关注,成功的建立了新的圈子,做了新的尝试。她不敢接维亚的电话,怕没办法向维亚分享和解释夏令营里发生的一切。在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之后,终于在上台表演之际,将自己的角色让给了替补维亚。
影片到这里,其实说的已经不只是米兰达和维亚了,它所描述的是我们所有人:一厢情愿的以为别人都是幸福的,却对他人背后的不幸一无所知。
影片当然还有其他的视角,包括母亲的视角。为了奥吉,搁置了自己即将完成的博士论文,将自己的生活中心聚焦到奥吉身上,最终领悟到自己对维亚的忽视。她是睿智的,有些高超的谈判技巧,除了对女儿的忽视,把家庭的一切处理的极为到位。
最后,奥吉获奖时有一段内心独白:“如果你能看透每个人的心,就会知道没有人是普通的,每个人都值得大家站起来为他们鼓一次掌……我的姐姐值得,因为她永远都支持我;我的爸爸值得,因为他总逗我们笑;尤其是我的妈妈,因为她从不放弃任何事,尤其是我……”
母亲脸上是泪水和欣慰,父亲是一如既往让人舒适的微笑。而维亚,则哭的最凶,情绪也最难解读,因为这眼泪,不仅仅是为深爱的弟弟,也为自己!
如果你能看透每个人的心,就会知道没有人是普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