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听了喵呜公子的整理课,鉴于自己一天都在外面,没法整理自己的小窝,就先把听课笔记整理一下。
一、整理其实体现了一个人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
看了肖爷、慧子、十四君和诸慧写的关于整理的文章也都在提这一点,我也是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不爱整理,我的思维经常处于混乱状态,什么都留着,结果用的时候都找不到,实物是这样,虚拟的也是这样。
二、我们有个错误的认知,就是收拾一半就停下来,收拾不下去就放在一旁等有心情再干。喵呜公子在这里提到整理如果只是靠碎片化学习其实是没有什么大进展的,整理不能靠情绪,要靠方法,一次就好。
三、整理到底是什么?整理的行为就是考验我们的决断力,对所有物品的判断力,我们需要对整理的行为有清晰的决断力。
四、价值观影响我们的决策。有的时候我们觉得没有用的,家人会觉得有价值。比方我觉得我爸的破报纸没有用,但他却天天当宝一样留着。老公上周收拾书柜准备扔掉不少书,我不肯,一本本捡了回来。
老公觉得有些书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可是我觉得书作为精神财富应该传承下去,下一代在翻我们这些书时会了解我们当时的科技和人文发展状况。就像我当年就是翻着姐姐们小时候的杂志长大的,那些杂志给了我童年生活很多的乐趣。
所以,只收拾自己的东西,不要去和别人的价值观起冲突。
五、先整理再收纳。我们需要先把物品整理出来再考虑收纳问题,而不是把东西先收纳起来再整理。我还在庆幸自己当时就是坚持认为应该想整理出来在考虑买什么样的收纳物品,否则有些收纳物品买回来也是束之高阁的。
我们可以先从衣物到书籍再到文件(一切卡和纸),先实体再虚拟。
我们在整理时还要为两类物品做好归类:回忆物品,里面有人生情感和记忆;梦想物品是为人生梦想准备的东西。
建议分别准备两个盒子来放这些物品,也便于自己更的取舍,他们一个代表着过去,一个代表着未来。
整理的流程是选择一整天,找一个干净的地方,集中这个类别的所有物品,一次拿起一件物品决策,扔掉。可是拿出一整天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有点小难度,就像今天又是天黑了才回家,每天抽出半小时整理可能还是可行的。
六、不要以物品本身作为判断的标准,要以人为主,不要看这件东西是否有用,而是看自己是否真的用这样东西。比方说用豆浆机打豆浆是营养健康的,可是我们一直吃外卖用不上就实现不了我们健康的目的,总结下来这件东西自己暂时也用不上就应该现在扔掉。要有清楚的决策,才能知道什么东西是有真正的意义。
再比方说老是幻想着自己瘦了以后再穿的衣服,如果多次减肥无果的话建议应该果断扔。呃,听到这里好心塞,我去年的衣服现在有些穿着就紧了,正准备拿它们激励自己减肥呢,而且最近买的衣服都是刚刚好的,多吃一点就会勒。我该怎么取舍呢,做瑜伽只是让我变成了一个柔软的胖子。
所以,听了很多道理其实等到自己操作时还是会遇到各种问题的,所谓实践出真知,动手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不爱整理的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动起来,然后再把方法结合起来,懒才是我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