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终于对月饼下手了,变态鸡翅算个啥!
□画舟老师
人民日报发布了一条关于螺蛳粉的报道,令人惊呆的不是它那“奇特忧郁”的味道,而是新型的食品模式,可谓令人大开眼界,因为它的出现可以说将“食品界的跨界合作”走到巅峰!这也算是无法跨越的最大鸿沟了吧?月饼到底可以和什么进行完美的结合呢?
我还是比较孤陋寡闻的,因为从小只吃过五仁馅儿的或者百果馅儿的,今天看到蛋黄馅儿的月饼都会觉得新奇。
说来也很有趣:
南方人喜欢吃甜,但恰恰在月饼和粽子的问题上,走了“咸”的路线。
北方人爱吃“咸”,但却在月饼和粽子的问题上,走了“甜”的路线,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么,人们到底是什么心态呢?
还是以月饼为主吧,我曾见过比较“过分”的月饼就是“韭菜馅”的,因为北方人的关系,对韭菜有独特的感情,比如过年过节必吃的韭菜馅饺子,那是必须的。除了我们常见的韭菜鸡蛋之外,现在又流行所谓的“素三鲜”,必须得有整个虾仁在里面,其实,他是最不“素”的馅儿啊,国民总是在愚弄自己大脑。但是,即使北方人再喜欢韭菜,也不能把他当作是月饼的内馅儿吧?如果韭菜都可以作为月饼的内馅儿,那我估计没有什么不可以塞进来的了。
比如老干妈馅儿的月饼,绝对是“甜辣结合”的佳品,但是也有奇葩,比如榴莲馅儿的月饼,如果恰好榴莲馅儿又装在了苏式月饼的内壳中,那滋味绝对美妙,结果促发了“榴莲饼”的发展。金嗓子喉宝月饼一出现,那嗓子就是一“亮”啊,北京烤鸭月饼也不甘其后,纷纷加入创新的大队伍中来,这不得不说,中国人的“山寨”创新能力绝对全世界第一。
那么,这次“螺蛳粉月饼”算不算高级呢?说实话,这只是通过人们的“炒作心理”和“猎奇心理”打造出的“临时性产物”。我们关注到的几乎所有老字号产品,能做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都一定是符合大众口味的标准的。
比如说海底捞这家企业在进军西北地区时,曾想改变当地人的口味,所以没有“宽粉”这个选项,但当地人对“定西宽粉”的热爱已经远远超出了海底捞的想象,最终做屈服的不还是海底捞吗?
所以,这种临时产物并不是为了食品文化而发展起来的,那么人们为何会具备这种没有价值的“炒作心理”和“猎奇心理”呢?
首先,商家通过“炒作”,专门打造出人们认为不可能搭配的组合,但前提是对客户并没有身体伤害,然后便引起大众的“猎奇心理”。
虽然“螺蛳粉月饼”看上去很“辣眼睛”,但是不是天天吃,只是挑战一下自己而已,更多的还能成为对他人炫耀的资本,何尝不去试试呢?
人类在历史的发展中,所有的炫耀基本原则就是营造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您看,这不就营造起来了吗?
所以“螺蛳粉月饼”之类的产物只是“临时的”,背后隐藏更多的只是一种品牌价值的宣传,所以是不是该为自己的炫耀付出一些必要的成本,还是仔细盘算盘算呢?这就令人想起了好多年前的一件往事:一个高中生为了向女朋友炫耀自己的独特性,竟然个性张扬的一口气吃了十几个“变态鸡翅”,最后当场倒地被送去了医院,一家人哭成一团,大夫却说:“痔疮犯了,可能得手术”。哭笑不得的背后永远无法掩盖的是人类这颗难以抑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