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记事之土房子

        岳父住的仍然是土房子,从建成到现在已有40多年,是村子里仅有的几座老房子之一。

        这种土房子在上世纪90年代的农村还比较常见。它的构造比较简单,一般是用青砖扎下大约半米或一米的地基,再用土胚垒起四堵墙,预留出门窗的位置,通常门窗处会箍一些青砖以起到固定作用。房顶上铺一根横梁,作为房顶的主要支撑,再垂直于横梁均匀铺设若干根檩(lin)条,檩条的一端搭在横梁上,另一端搭在土胚墙上,以起到副支撑的作用。在两根檩条之间,又均匀的垂直排布着若干根椽(chuan)子,这样就构成了整个房顶的压力网。椽子上面铺上苇帛(家乡的土话,苇帛是一种用芦苇编织而成的类似于凉席的东西),起到防水的作用,然后用混有麦秸秆的泥巴一层一层的抹在苇帛上,抹到一定厚度,就构成了房顶。(我小时候只见过这样盖土房子的,不当之处请指正)

        土房子的好处就是冬暖夏凉,这点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目前三十七八度的酷暑,进入土房子后,即使不开空调或风扇,也能顿时感觉到阴凉,土墙内外完全是两个世界。但土房子也有缺点,那就是手机没有信号,想打电话或者上网,门儿都没有,多么痛的领悟,呵呵哒……幸好以前用不到信号,呵呵哒……

        现在再想见到这样的土房子,已实属不易。即使深入村庄腹地,也难以见到几处完整的老宅(至少我们这里是这样的)。有些老宅因为种种原因被后世子孙推倒,盖起了钢筋水泥的新房;有些则是随着老人的去世,闲置了下来,逐渐荒芜,几场风雨过后,便悄然倒塌,只剩残垣断壁。说来也怪,再老的房子,有人住着就不会破败,一旦没人住了,房子也便坍塌了,这恐怕只有用“人气儿”解释了吧。

        80后是幸运的,有幸在被钢筋水泥包围之前,见识了传统的居住文化,见证了居住条件的变迁,至少我们还留有对老房子的记忆。但后来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或许以后他们只能从照片中去追寻土房子的足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记事起就看到父亲盖房子,每隔几年就盖一次房子。加上盖偏房应该盖了不下六七次房子,甚至更多,有的我已经记不清楚了。...
    玉竹1222阅读 4,330评论 2 5
  • 【已经有作者发过类似的文章了,流程不是太详细,这里做个补充吧,也是自己的备忘!】 PHP 开发的时候,频繁的调试,...
    野尘lxw阅读 10,670评论 2 10
  • 终于等到国庆长假,好好休息一番。于是我决定在这个小假期调整我的作息,要早睡早起。 [1] 早睡早起的好处在此就不赘...
    未醒先生阅读 6,228评论 3 0
  • 在昨天的《浅谈上流与下流(上篇)》中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上流与下流含义进行了分析,明白了上流和下流二者的来源,今...
    138e7f8c46cb阅读 5,054评论 0 0
  • 概述 在3D图形:矩阵与线性变换中,曾经简单的说过关于正交投影和透视投影的简单区别,这一篇博客将对透视投影做进一步...
    神经骚栋阅读 9,512评论 10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