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姐主持的学习窝,每次都是高质量高浓度,需要消化好久,才能理解透彻。这本《泥土,文明的侵蚀》与土壤有关的自然科学书籍,被霞姐同妈妈哲学大地能量板块的学习结合起来,给出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一、大地能量的性状
公元前,中国人就开始根据土壤的颜色、质地、湿度和肥力进行土壤的分类。还会根据土壤等级来确定赋税的等级。妈妈哲学的四大能量,排在首位的就是大地能量。如果大地能量充足,就能给孩子的一生奠定一个安全、温暖的主基调。
于是第一个思考就是:了解自己的大地能量,评估自己的大地能量。
我始终记得老师在5月份的学习心得里跟我说:记得松土。需要松土,那肯定是土壤太板结了,缺少水分,缺少空气,也缺少阳光的照耀。加上感觉自己近来对人对事,像冬天的寒风一样肃杀。所以,我大概是一块内里板结、外表盐碱的土地,还有风化的苗头。分享的时候,整个人都很萎靡,不知道突然哪里涌来的悲伤。
后面听小伙伴们的分享,在大地能量性状上,还了解到几个特点。一是大地能量不是恒定在一个水平值上,它会在一个基调上有上下波动。而且,这种波动和不稳定,才是大地的正常状态。二是大地是连成一片的,可以互相影响互相肥沃和软化。
霞姐把大地的特性分为5个部分:信任力、支持力、容忍力、隔绝力、接受力。
信任力:对孩子成长力的信任,对孩子未来的信任感,相信孩子能够靠自己的能力安身立命。支持力:支持孩子自己的选择,支持他和别人不一样的选择,可能他会有一些个性化的差别,我们因着对孩子的了解,给他个性化的支持。容忍力:容忍孩子的犯错、叛逆,甚至是退步。因为,这是成长的必然过程。隔绝力:不把情绪从一件事带到另一件事,从单位带到家庭。接受力:接受你就是个普通的妈妈,孩子也就是个普通的小孩,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了不起的成就。每天好好生活,就是生命最值得努力的内容。
在接受力这块,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和孩子爸爸的关系一直比较冷硬,甚至一度产生离婚的念头。不接受他没有和其他爸爸一样有正常上下班时间,可以每天一起吃顿晚饭,可以周末一起出去玩,可以假期一起回外婆家。不接受他不是个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有专长,有独特的见解。不接受他随着中年人的大流成为了一个大腹便便的胖子。不接受他不像其他爸爸一样重视家庭建设,关心家庭成长。如果,能试着接受他的普通和平庸,试着接受自己选择这样的他做伴侣的曾经,夫妻间的一切事儿,都不是问题了。
二、大地能量的循环
循环这个词,在我听起来是个特别智慧的词儿。中学地理课,学到农村用牧场的粪便建造沼气池,其中产生的甲烷,输送到家里用作燃料和照明。这样的一个循环,从经济上来讲是节约的,从环境上来讲是清洁的。从能源上来讲是再生的。包括大自然里水的循环:江河湖水、植物——(蒸腾)云——(降落)雨水——江河湖、植物,就觉得特别美妙。土壤因为有循环才能保持地力和健康,环环相扣的生物链,那是生命的味道。
陆陆提到循环的几个点,特别精准。
一是把曾经、死掉的沉到土壤里,进行转化,融化到土壤里,化为肥料。这个说法让我想起了妈妈曾经在菜地里做的事儿。给种过包菜的土地翻地,将包菜割完后剩下的青叶子,黄叶子,连通周边的野草一起掏沟埋在土壤里,十天半个月,就再也见不到叶子们的踪影。然后重新挖窝,种青椒、番茄。如果曾经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就把它们当成是这些叶子,进行转化。这些不好的事情,就会生发出第二轮土壤的地力,滋养万物。
二是鸟窝就是蚯蚓,当你觉得自己一潭死水,板结得快窒息时,参加一场鸟窝。把废料吐出来,把养分汲取走,土壤又增加了肥力。
三是跟其他土壤交换。把比较肥的土壤运一些过来放在你这里,增强肥力,这就是学习。
四是休耕、轮耕,换着植物种。生两个小孩就相当于休耕,一个小孩的可以不同时期有不同要求。
五是换种子,你的土壤不适合你的种子,可以换着种。老师倡导的共同体,意思就是你自己的孩子不需要你自己教,把生态搭建好,洒下的种子,在合适的时候就会长。
三、大地能量的消耗
“自然的侵蚀并不是土壤退化的最大原因,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是土壤侵蚀退化最重要的原因。”例如:“疯狂而又无节制的开垦很快就耗尽了土地的肥力;”“灌溉利用不合理”、“挂着化肥的名义处理有毒废物。”
在当今社会,环境的挑战还不是最大的挑战,是妈妈们的随波逐流。把生活调慢下来,让我们恢复当妈妈的本能和敏感力。
一直被自己的职业角色搞得分裂,也一直被自己学习后的优越感困扰。霞姐一语点破:老师是老师的角色,妈妈是妈妈的角色,我们不需要在家里扮演老师角色,也不要要求老师像妈妈一样对待孩子。我们并不需要给孩子打造一个所有人认知都是一样的生态。真的恍然大悟!有一个生态圈成长,还需要更多生态圈历练。这样才能在未来更残酷更恶劣的生态圈立足。
四、大地能量的建设
哪些方式能给妈妈的大地能量堆肥?人类发现能真正改良土壤的方式只有打造生态循环。没有生态自然循环,现有的农耕,工业化,对土壤长期而言都是破坏。英国的圈地运动,还有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长期耕种的土地贫瘠了,需要恢复肥力。小农无法做到,因为小农为了生存,会竭尽全力榨干每一寸土地的地力。而大地主联合,可以做到让土地休耕或者轮耕。这就是共同体和个体之间的区别,有些事情就是要共同体才能做到,个体就是做不到。妈妈哲学的体系里,“养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提法,混龄共同体,行走的实践,渡二代云共闻的搭建……都是在给孩子们打造可以循环的自然生态。
五、大地能量的无用之用
“达尔文认为,蚯蚓是能够在数百万年的时间尺度上重塑土地的主要地质力量。”“蚯蚓将灰尘和腐烂的树叶变成土壤,达尔文收集到的数据,蚯蚓每年的活动可以在地表形成一层厚度约为十分之一英寸到四分之一英寸,平铺在上面的新土层。”“蚯蚓每年可以为每公顷的土地带来十到二十吨的新土。”有哪些看起来不起眼没用的事情,却像蚯蚓一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让孩子开心的事情都是蚯蚓!元旦期间,邀请爸爸陪孩子去火车站公园玩。爸爸一听火车站公园,嗤之以鼻,“那有什么好玩的!”火车站公园对于我们成人来讲,是一个完全没去在意的地方,但对于孩子来讲是天堂!那里有石头山,有沙坑,有草坡,有台阶旁边的石板坡,还有很多树可以爬,还会碰见意想不到玩伴。所以这些都像蚯蚓一样不起眼,却都是能让孩子开心快乐的事儿。
“舍得让孩子快乐!”老师说。我们要陪着孩子快乐,坐下来和孩子一起快乐。从生命维度来讲,所有无用之用,都是有用之用。每一个经历都是无价之宝。
这样一个学习窝后,对妈妈是大地,以及大地能量有了一些完全不一样的认识和理解,并在这一周进行了实践。比如寒冬天,孩子的早起,已经完全不会被孩子的起床气影响,不再“以火救火,以水救水”,而是深深的理解,欣然地接受她的各种脾气和行为。不需要反应很多,也不需要讲道理,大大的暖暖的抱住,把她像更小时候一样搂在怀里,让心去连接心,给足时间。再以她的兴趣点转个话题,晨起的问题就消失了。她精神抖擞去幼儿园,我也柔情似蜜的去上班。惊喜地感觉到,自己也可以变得柔软、温润。
妈妈是大地呀!大地对万物最长情的告白是爱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