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除夕夜,正是万家团圆时,窗外爆竹声声、烟花绚烂,吃罢年夜饭,坐到书桌前,我还是坚持把今天的日更写完,正如弘丹在书的最后分享的一句话:100%的坚持比98%的坚持更容易实现,当你不再找借口时,你更容易坚持下去。
前几天我跟大家一起学习了书中的一些干货内容,今天我再继续分享最后几章的精华内容。
1.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我们要用修改一本书的态度来修改一篇文章。那么如何修改呢?一是将写和修改分开来,写作时是站在创作者的角度 ,修改时要站在阅读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文章。二是遵循奥威尔写作六原则,即:绝不要使用出版物里常看到的隐喻、明喻和其他修辞手法;能用一个字说清就不用两个字;删掉能删除的每一个字;尽可能用主动语态;尽量用常用词;绝不用粗俗语言。三是围绕主题、材料、逻辑、语言和标题五个方面修改文章,即主题是否明确,材料是否准确,逻辑是否清晰,语言是否通顺,标题是否吸引人等。
2.如何写出爆款读后感和书评?对我们写作初学者来说,写读后感和书评是一个非常好的入门写作方式。对于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分为四步:一是确定写作主题,选择写作角度;二是加入自己的观点,引起读者的共鸣;三是要写得有用有趣;四是要有吸引力的标题。书评可分为1500字左右的书评、6000-8000字的讲书稿和拆书领读三类,我们可以总体围绕七步法展开,即:开头引入主题,概括全书精华,作者概况简介,重点介绍核心观点,简单讲述自己感悟,结尾总结概述文章,最后还是取一个有吸引力的标题。
3.如何收集素材?素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素材,称为第一手素材;另一类是间接素材,主要是从书籍、资料、影视剧中得来。生活是写作源源不断的素材库,我们可以列出灵感清单,随时记录灵感;提升观察能力,充分发挥内外感官的作用;实地调研,真实体验生活。此外我们也可以运用互联网搜索引擎这个强大的武器来获得素材。取得素材后还要学会整理,素材才能成为写作的题材,你可以采用剪裁、分类和记忆标题的方式搭建属于自己的素材库。
4.如何丰富词汇?在写作过程中,词汇是文章的基石,词汇量是否丰富不仅关系到我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思考能力,所以我们在使用词汇时要尽量使用精确的词汇、具象的词汇,不要生造词语、尽量少用方言,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你可以通过精读一流的文学作品、善用词典、利用网络以及从日常生活中积累词汇,并把积累的词汇及时放到自己建立的词汇库中,定期复习和背诵。
5.如何养成写作习惯?写作是一件需要日积月累的事情,养成每天写作的习惯是持续写作的最好方式。培养习惯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反抗期、不稳定期和倦怠期。反抗期是最初的1-7天,这个期间需要注意三点:想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一次只培养一个习惯,行动规则越简单越好。度过了“婴儿学步”的反抗期,就进入了不稳定期,这个期间也有三个对策:行为模式化、设定例外规则和持续开关。习惯坚持一段时间后很容易陷入倦怠期,这时可以给自己的习惯加一些新规则,或者换个环境、换个心情,或者尝试新的挑战。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清晨早起半小时进行写作,也可以晚上挑灯写作,或者见缝插针写作,先订一个小目标,持续行动100天,然后向1000天前进,当你达到1000天之后,你会发现持续行动已经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
6.如何度过写作瓶颈期?即使是一流的作家,在写作生涯中也会多次遇到写作瓶颈期,更不用说我们这些写作初学者了,创作本来就是有周期性的,书中介绍了五个方法来度过瓶颈期:一是不要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二是把写作当成练习,不要停笔;三是降低写作的期待;四是大量输入和充电;五是远离或者忽视批评的声音。最后我们还是要时刻保持自己对写作的热情,通过寻找自己的榜样、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写作,只要不忘初心,相信自己,就一定可以把写作坚持下去。
写到这里,庚子即将远去,辛丑牛年正奋蹄奔来,我对这本书的共读也告一段落,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样都有所收获呢?新的一年,祝我们在写作的路上都能持之以恒、写有所成,愿你早日实现自己的写作梦!
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幸福,牛年大吉,万事如意!
晨星写于2021年2月11日晚(除夕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