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注释】
▲适道:“适”,往。“适道”是志于道,追求道的意思。
▲立:立场,立意,立足。指志向坚定不动摇,坚持道路不改变方向。
▲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采取最优化、适中的措施。“权”即灵活运用“中庸”的理念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
【译文】
孔子说:“可以在一起共同学习,未必志同道合;可以志同道合,未必都能立场坚定;可以立场坚定,未必都能把中庸之道运用的恰到好处。”
【学而思】
孔子提倡“仁义”,向孔子求学的人,内心未必都愿意走孔子提倡的君子之道,有些人赞同孔子的观点,按照孔子的道路坚持走下去,成为了“君子儒”,有些人学习是为了谋生,成为了“小人儒”。“君子儒”们做到了志同道合,又有恒心,但是要想把“中庸”之道运用的恰到好处,自身还要达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境界。
【知识扩展】
中庸是恰到好处。如何做到恰到好处?并没有一定的法则,而是需要当事人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给予灵活运用。这就涉及到所谓的“权”。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权”是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通过权衡而采取的一种最优化的、适中的措施。因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所以,“权”最为难得,与“权”相关的中庸,也最为难得。《中庸》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不可能”,并非不可能做到中庸,而是要做到中庸,实在很难。但正是因为难,才显得更为可贵。(百度百科:“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