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监会将加快贫困地区保险市场体系建设。近日,中国保监会印发了《关于加快贫困地区市场体系建设提升保险业保障服务能力的指导意见》,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优先支持中西部省份设立财产保险公司和人身保险公司,支持少数民族地区保险公司双总部发展,支持保险公司呼叫中心、后援中心等劳动密集型专属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和非保险子公司落户贫困地区。《意见》是保监会贯彻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发挥保险自身优势,体现行业价值的具体体现。
2、保险牌照竞逐与折戟,65家上市公司发起设立仅1家获批。近年来社会资本纷纷涌入保险业。据统计,今年以来,至少65家上市公司拟发起或参与设立保险公司,而这些上市公司主业背景纷繁复杂,涉及房地产、互联网、医药和化工等众多领域。不过,保监会对此态度谨慎,颇有“千挑万选”的架势。据统计,今年以来,共计20家保险公司获批筹建,而上述提及65家上市公司拟发起或参与设立的保险公司中,仅有上海大名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发起设立的、位于兰州市的黄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批筹建。
3、保险业:规模猛增后的激进与稳健。2016年保险业风起云涌。中短期理财型保险大行其道,加剧了投资压力和集中兑付的风险;在投资方面,频频举牌也在不断搅动着资本市场,部分激进险企更是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警觉,资金运用格局正在发生改变,资金来源也将受到更大限制。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保险业务规模持续增长,保障民生、服务经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保险业也在深化结构转型。
4、保险牌照年底集中发放 未来审批或趋严。临近年底,多家保险公司先后拿到“准生证”,获准筹建或开业。但并不能由此判断保险牌照的发放速度在加快,从近期监管部门释放的信号看,未来保险牌照的审批不但不会放松,甚至还会出现更加严格与审慎的趋势,严控行业“野蛮生长”的基调已清晰。业内人士分析,未来监管部门在保险牌照发放上,可能会向区域性及专业性倾斜,即优先支持没有法人保险机构的地区设立保险公司,以及在专业性很强的创新领域加大机构准入力度。对于自身条件不过硬的企业,尤其是“动机目的不纯”的资本,则坚决说不。
5、11月保险消费投诉同比降2.29%,合同纠纷类占比超9成。据保监会网站消息,保监会12月19日通报2016年11月保险消费投诉情况。通报显示,2016年11月,中国保监会机关及各保监局共接收各类涉及保险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投诉总量2561件,同比下降2.29%,环比上升12.92%。其中,12378热线电话投诉2355件,占有效投诉总量的91.96%;信件投诉91件,占比3.55%;来访投诉42件,占比1.64%;网络投诉73件,占比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