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孩子的品格》的分享已经到了尾声,今天是最后一次分享的内容。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同理心,以及同理心和共情心的区别。同理心是指在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情况下,感受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想法,站在他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的能力。简单来说,同理心和共情的区别是,同理心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产生认知性的觉知与理解,共情是两个人情感、情绪上的共鸣,是所谓的感同身受。
同理心对孩子未来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幸福感的感知等都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被认为是一切成就的营养液。其实,同理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人类独一无二的本领,是人类在21世纪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关于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书中给出了如下建议:
引导孩子关注他人的感受。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各家的父母都会有怎样的教育方法呢?心理学研究发现,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和孩子一起讨论他所犯的错误,在讨论中指出他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影响。这就是引导孩子注意别人的感受和情绪,了解对方的需要,将心比心的为对方着想。
在生活中激发孩子的分享与奉献意识。比如孩子看到媒体上的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们都吃不好,住不好的新闻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层层递进,换位思考,激发他们的共情意识,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对他人抱有好奇心时,不仅会去了解他人的行为习惯,还会尝试了解别人的思考方式。在团队活动中,无论是正面的体验,还是负面的体验都能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的情感,欲望和行动倾向。
和孩子一起欣赏文学和艺术作品。因为文学艺术作品的意境是需要用心理解和体会的,也和我们欣赏大自然一样,需要慧眼禅心。当然,也可以借助于电影,电视的节目,让孩子在娱乐放松的同时,学会理解他人,感受他人的情绪变化。
总之,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需要同理心,未来,他们走向社会,也更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的分寸和进退的度,在与周围的人和睦舒服的相处中,体会到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