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家里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女儿跟我一起得时候,特别会撒娇。
我妈说,你是不是太宠她了啊?
自省了一下,俗话说慈母多败儿,我是不是应该严肃点?
心中明白娇惯孩子是不对的,从小受到的教育是“无规矩不成方圆”,也曾看到社会上关于“熊孩子”的各种报道。如果太纵容孩子,万一把她惯成了熊孩子可怎么办?
二、
昨天晚上吃饭,煎了一个鸡蛋给小妞加菜。煎鸡蛋很香,我加了一大勺米饭,把鸡蛋弄碎和米饭混在一起。之前都是这么弄的女儿也喜欢吃。没想到,今天小妞耍起了脾气。她只看了一眼,就说:“不要弄碎!不要弄碎!我要整块的鸡蛋!”
可是已经弄碎了,还能粘起来吗?我只能找了两块最大的,劝她吃。小妞不依:“我要整块!整块!”爸爸生气了:“别管她!”小妞开始哭,坐在餐椅上不停地晃动,我怕她摔下来,也对她乱发脾气有些生气,就先把她抱下来。下地后小妞立马开启大哭模式。但很明显是假哭,一边哭一边观察大人的反应。我看着又好笑又好气,不理她,让她哭。
小妞哭声渐大,拿出天崩地裂的势头。我拿起碗,在女儿面前晃了晃,故意说:“哎呀这鸡蛋好香啊,你不吃妈妈可要吃了啊!”一边说一边给自己嘴里喂了两口。(煎鸡蛋真的好香~~ 捂脸 )
小妞一看就急了,她脸上挂着泪,跳起来扒我的手,还试图把我嘴里的饭挖出来。(-_-|| 自己不吃,也不准别人吃。)其实她还是很想吃的,就是放不下面子。小孩子就是这样,又敏感,又爱面子。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我拿起桌上的玩具橡皮泥来。“哇,这是什么,是不是彩虹面条!”女儿被吸引住了。我趁机拿起碗给她喂口饭。
“饭好好吃,是不是?”“嗯。”局面终于缓和了,小妞用手摆弄橡皮泥,我给她喂饭。
这时候奶奶进厨房重新煎了一个鸡蛋。当女儿看到那个整个的煎鸡蛋时,脸上浮现出一个很满足的笑容。
就是这个笑容,让我一下子有点内疚。煎鸡蛋,散的和整块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孩子会这么纠结?对大人来说,确实不可理喻,觉得孩子在无理取闹。
其实重新煎个鸡蛋并不麻烦,也就两三分钟的事情。我之所以生气,是因为孩子打破了我的预期,没有乖乖吃饭。另外我认为,答应孩子的要求,就是纵容了她。反过来想,我是不是太不照顾孩子的感受了?一个煎鸡蛋会对孩子的未来会产生什么深刻的影响吗?我紧张什么?又在坚持什么?
孩子能愉快的吃一顿晚饭,才是最重要吧!
可是心里头有一个其他声音,你现在纵容她,就是助长了她的坏脾气,她这样的脾气要是到了幼儿园,也不守规矩,老师就会有意见,会批评她,甚至可能会惩罚她。她适应不了幼儿园的生活,无法融入集体,过得不开心……以后到了学校也不受欢迎,到了社会上被同事孤立,成为loser……
啊,当妈要操的心实在太多,脑洞开的太大,思维欢脱得拉不回来!
现在的任务,还是先喂饭吧。
三、
那顿饭吃完,已经八点了。从七点开始,一直磨蹭到八点,吃了一个小时。其实大部分时间,女儿都是乖乖吃饭的。今天是反常了。
晚上把孩子哄睡之后,郁闷的我对今晚的事情进行了反思。我今天是不是严厉过头了呢?女儿不肯吃饭的时候,我板起脸,坚持自己的原则。后果就是僵持,互不相让。最后双方都疲惫不堪。
我开始在网上搜索一些儿童心理学的文章,突然间,“terrible two”这个词闪过。莫非女儿最近的种种表现,就是传说中的,可怕的两岁?
在心理学上,这个时期是儿童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是小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
两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权意识,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比起1岁时的“逆来顺受”,2岁的小小人儿开始尝试对家长的安排说“不”。
有时候,孩子并不是真的对家长的安排不喜欢。他只是享受这个说“不”的过程,也想看看家长的反应。
孩童的心思,是纤细而敏感的,他在试探这个世界,试探家长的底线,也在试探自己的底线。
《你的2岁孩子》这本书上说,两岁孩子的顽固、多变是成长的必经阶段。不要期望孩子事事都会配合,当孩子说“不”、“不要”的时候,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家长在心中认定了孩子的不听话,自然会用强硬的手段来回应孩子。然而这样多半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如果换种处理方法,事情会有很多转弯的余地。
四、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小妞不肯穿鞋,眼看又陷入僵局。
我急中生智,指着旁边的小熊柜子:“你看,那只小熊的脚上怎么有一只蝴蝶?”
小妞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住,我继续套路:“蝴蝶喜欢香香的东西,芊芊如果穿上香香的鞋子,也会有蝴蝶过来哦。”
女儿不再反抗,我趁热打铁,帮她穿上鞋子。忽悠成功。
晚上洗完澡,小妞在浴盆里玩得很high,我说:“芊芊,水凉了,快起来吧。”
“不要!不要!不要擦干。”
我眼神一凛,正欲说教一番,话到嘴边硬生生逼住,心底默念:冷静!不可以强来。
正好刚刚读过绘本《波西和皮普大怪兽》,于是灵机一动,把大毛巾蒙在头上,“吼吼~~我是大怪兽!我要抓一个香喷喷的小盆友当晚餐!”
小妞咯咯直笑:“不要抓我!不要抓我!”虽然嘴上说不要不要,却很顺从的站起来,我顺势用大毛巾裹住她,顺利化解一场持久战。
五、
反思这几天和女儿的相处,我觉得,分清楚纵容和包容的界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性格会出现波动。前段时间很乖巧的孩子,这两天却变得调皮了。其实这是正常的。
对于两岁半的孩子来说,她开始有自我意识,但她还不会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所以,不要硬碰硬,有矛盾的时候,别纠结事情的对错。
不用担心孩子的性格会变得不好,两三岁的孩子还具有很多的可塑性。再说了,难道三岁之后就不用操心了吗?
孩子的成长是周期性的,每个时期都需要父母用适当的方法给予引导。当我们明白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有什么样的特点,明白他那些“不乖”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的心态就能更加平和,和孩子相处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融洽的亲子关系需要不断的磨合。没有谁生来就会当母亲或父亲,育儿路上那么多坑,谁不是跌跌撞撞地一路走来?
世界上没有一套万能的育儿理论。孩子在变,家长在变,社会也在变。
唯一不变的,就是爱了。
爱让我们改变自己,去成长为更好的父母。
爱为孩子提供依靠,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