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30+年纪的人,起起伏伏的都已经到了而立之年,糟心的、兴奋的事情总是每天林林总总的发生,然而很多事情很多事情依旧让人难以忘记。
网上很流行的一段话:朋友,能走过三个月的已不容易,能坚持六个月的值得珍惜,能相守一年的堪称奇迹,能熬过两年的才叫知己,超过三年的值得记忆,五年后还在的,应该请进生命里。十年后依然在的,那就不是朋友了,已经是亲人,是生命的一部分了!
02.
M姑娘是小城市来的姑娘,简单善良,不喜欢太多浮夸性的东西。2003年高考完前夕因与老师与家里人赌气,一口气填报志愿全部外省,第一志愿是新疆的一所高校竟然落选,后去了成都一所高校。
大学里由于本地人多方言重,总是还是感觉难以融入,所以第一年多与其他省份来的学生一起的交流多。
大学二年级上学期,由于所谓的IT软件管理专业,所以和其他姑娘一起购买电脑,还是那种很老式所谓的台式机,但是相对于当时来说配置还算较高水平。
记不清是在什么地方加起有人在Q里发消息,至于谁主动想不起来啦,但是绝对是较老版本的Q,连Q空间都貌似刚刚开通的那种,暂时先称呼N先生吧。
N先生在工作, 先说在异国他乡吧,应该是在云南缅甸交汇处还是果敢地带。类似于吉林延吉与朝鲜的位置,起初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聊天模式无非“你好,在干吗之类”,估计那时候都是这种状态开启模式。
可是后来一天天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竟然一丝丝情愫在里面,或许年轻,总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做梦的感觉有天会破灭,2004年整整国庆七天,两人竟然聊天7天,在现在看来无非就是网恋。
目前大众更喜欢陌陌与摇一摇,而当时连个手机号码都没有留下,再后来应该是陆续QQ上联系几次,但是绝对没有国庆那阵的肆无忌惮或者时间允许,每次都是匆忙招呼下接着又忙别的去了 。
M表示理解,毕竟N先生是在工作而自己是读书,时间分配肯定不一样。同时在此过程中N先生也介绍了所谓的异国情怀的图片以及其他朋友给M姑娘。
大二之后, 班级里人越来越熟悉,大家也会问M是否有男朋友?她总是淡淡一笑,我们可能很快会见面。
两个人只是看过彼此照片或者视频过 ,记得N先生还留下一串地址,无非是边境交界的地址,
让M姑娘邮寄照片给他。
M姑娘很听话 ,专门用班级里所谓最高端的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然后洗印出来数张,傻乎乎的写了一封信按照N先生提供的地址给邮寄过去,每天都在期待班级的宿舍信箱以及教室门前的信箱,都能回信,哪怕只言片语。
只可惜,信件在大约近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原路退回,上面是查无此人。
班长拿着信件在高声呼喊,是谁的信件被退回来了,没人收件,谁的前来认领,而此人M听到读起的地址竟然和自己所邮寄的地址一致,竟然却害羞了起来迟钝了好几秒方前去认领自己精心写的信纸以及照片。
03
后来,M获知N先生回到自己的家乡福建,那时候貌似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手机,M就买一张张IP卡放在座机里往N家里电话。
内容忘记了,无非是中国的国土实在是浩瀚广大了,语言差异实在是第一大问题,对面应该是N先生的家人,但是M费劲所有力气,但是基本是听懂的太少,太少,但是她还是鼓足勇气一到下课时间就去拨打。
再后来和所有的网恋结局差不多,M学业还得持续,而N先生已经更换地址打拼,并且将所谓的Q号码销毁,从此再也不用,从此也再未登陆过,仿佛在整个世界里蒸发。
M每天在学校仿佛丢魂一样,但是她未放弃,所以她动用了她一切能想的办法去找寻,联系他所谓的本家族的哥哥,联系他之前地方的好朋友,然而一无所获。她不知道为什么?如果原因告诉,可以让彼此死心她认了但是N却其理智走的像风一样一干二净。
再后来就是M姑娘没参加学校的任何宣讲会,而是单身一人直奔上海,她去上海的对其他人讲的是要实习,要磨练自己;
而私下听说N在上海做钢铁一行,她周末有空就跑了很多地方,松江 还有所谓的九亭,宝山 、虹口、 杨浦,但是就如所谓的大海捞针一样,她一无所获,上海实在是太大了,大的超出了她之前所有的想象,这才发现找个人是如此困难。
其实M未必非要N给个答案,但是无非想要他亲口的一句话而已,但是这似乎对于N先生实在是为难。为此很长时间段她都在上海,甘心做一个小小的助理角色,连学校毕业论文都是急急忙忙的三辩只回去学校一次应付了事。
04
后来毕业后由于M家里其他突发事情,她被迫离开上海,从此很久一段时间她以为这辈子肯定就如此了,在后来M选择了自己家乡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家里各种事情缠绕,而无暇顾及自己的情感问题。
再后来认识了目前的老公。一切的顺理成章没有太多的波折,M享受着自己老公的感情里,但是她内心还是始终无法忘记N先生,再后来后来结婚的第一晚上,M 竟然哭了一晚上把她老公吓坏啦,竟然傻傻的陪着她一晚上未眠。
可是理智告诉她要忠于自己的婚姻,忠于自己的选择。
M的老公很好,属于一个老板的公司,只是一直常驻国外,后来M老公也因合同到期后回国发展。两个人生了一个宝宝,日子过得还算幸福。
05
后来彼此联系上了,尽管中间间断了几次,总算最终还是结结实实的联系上了。
N先生的确在上海安家,并且孩子都已经读小学三年级了,过的还好,两个人目前偶尔会在微信上互动下,严格意义上说M辞职前两个人算是在同一个行业的上下游,只是彼此没有任何业务往来,但是彼此都对行业相当熟悉。两个人至今未见面,也从未商量过要见面,是不是都怕“见光死”? 也不知道N先生当年是做何种工作的,没有问过,相信N先生会主动一天告知。
这些都貌似不重要,毕竟两个人算是网络相识12年,已经算是彼此朋友了。
06
时隔多年,你是否还记得当年的年轻人中比较时髦的笔友或者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