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活着应是自然的、自由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本应活得自然、活得自由。我们的本性能在飞翔的鸟儿、畅游的鱼儿、葱郁的树木、温腥的土地身上找到。我们同万事万物一样,都是自由的个体,同时又息息相关。这才是真实。
你是否问过自己:真正的活着是个什么模样?那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花15分钟在脑中想象一下,或用笔写下来。然后,再花5分钟对比自己的现状,检查是否有出入。
如果你的答案与想象中的一致,那么恭喜你,我为你高兴,这篇文章不是为你准备的。如果不是,那证明你尚未真正的活着,也许你应该接着看下去。
我们时常会忘记“自己”,只看到“外部”。我们时常会忘记是谁正在体验着这种存在(“活着”的状态),那不是别的什么人,正是你自己。我们都很自私(而欲望使之变本加厉),却时常忘记善待自己。我们时常忘了我们是生命的一份子,本应自由,取而代之的是自建樊篱、作茧自缚、苟且营生。“自己”——这个古老的字眼,我们时常会忘记它,我们的心逐渐荒芜,直至有一天剩下一具空的躯壳。
我们不禁会问:我们都去哪儿了?“自己”去哪儿了?我们要如何找回自己?
我们囿于“时间”的囹圄——那座“二元性”的牢笼,似乎永远无法从中逃脱。虽然如此,但事实上我们确实可以通过某种方法来“冲破”它,那就是成为“真实”。换言之,当我们成为真实的自己,我们才可能摆脱时间的“限制”,成为自己的主人。
所以,找到自己的第一步,即是真诚的对待自己。这样我们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内心的水流声。那声音有时非常孱弱,必须认真地去聆听。只有真诚才能对抗虚伪,只有真诚才能抵御浮躁,只有真诚的对待自己,才使得向内探求真正地得以实现。
“真诚的对待自己”,我们有时称之为“自律”、或“自爱”。其本质都是相同的,它们是一种事物的多个称呼。这里说的自律不仅是指守规定、守秩序或守纪律,更是指做好自己的本份,管好自己,不影响他人。自律就是待自己以诚,就是自爱;只有先爱自己,才能推己及人,直至整个世界。一个自律的人,内心是轻盈的、干净的、满足的、充满爱的。
有了第一步,这时我们就可以向“内”求了,既然是找自己,那就必须把目光投向自身内部。但是记住一点,我们无法孤立的、单向性的去探求自己;换言之,我们无法从自己当中生出自己(自我)。
我们皆是单独的个体,同时又是世界(这个整体)的一部分。“自己”是无法孤立地存在的,如同万事万物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无法孤立的存在一样。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我们都是一条条小溪流,就算如此,也须要把自己抛向世界的汪洋中去,溅起浪花来,最终水流又重回归于你自己的小溪流,周而复始。这样你身上便带有了“世界”的气息,你才是完整的,也是独特的、唯一的。
换种方式理解就是,我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把“世界”吃进胃里,再进行反刍,就像牛儿羊儿一般。只有这样,你才能从世界找回属于你的影子,那样影子便不会那般的虚妄了。
你还要记住,向内探求这份工作,永远不要指望把它交到别人手里,那样只会让你丧失思考的能力,只会让你越来越失望。
到此为止,我们都在关注自己的灵魂,这当然是必须的。但是同时你还应当关注自己的身体。有时身体比灵魂更不懂得撒谎。身体与灵魂同等重要,只有你的身体是健康的,你的灵魂才有一个好的安栖之处。而灵魂会与身体互为映照、互相辉映。
我们还需要学会聆听。去聆听就是去感知。要知道“世界”这个东西是无法被思考的,唯有去感知。只要去感知,你与世界之间就会产生某种连结。这种连接使得人更为洁净,也更接近自由,甚至可以说那人已经走在真理的路上了。
为了接近自由,你或许已经在路上了,抑或刚刚踏入旅程。在成为自己的路途上,有时是那般平坦,走起来轻松无恙;有时道路瞬间变得坎坷不平,使得步履蹒跚。但是,凡是走上这条路上的人,内心都无比平和、澄清、丰盈和坚定,他们以踏上这条路途感到感恩和骄傲。也许这条路要一直走下去,但是他们毫无退缩之意。他们知道了真正的生命的意义,他们已经见证了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