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看完了《狗十三》。
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看上半部分,同情李玩,缺失的父爱母爱,无法沟通的爷爷奶奶,安静的青春,灰色暗淡的脸蛋,没有一丝少年人的活泼和朝气,还生活在处处谎言里。父亲娶了继母,终于得到一个儿子,在病房前欣喜若狂激动得泪流的场景,暗示着李玩是多么多余无存在感的小可怜。
为了让李玩接受小弟弟,先给她买一条狗安抚她。原来,孩子跟孩子也是有区别的。对待孩子,父母要用计策,只是这计谋让人寒心。
敏感又冷漠的女孩好不容易和狗狗熟悉,建立了亲密的依赖关系。狗不见了。她疯狂的找寻,被视作无理取闹。最后大人们又买来一条同品种的小狗,强迫她接受这就是曾经的那只狗。可是,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啊。
大人们都是这样强词夺理吗?她爸爸责怪她小小年纪去酒馆喝酒,可是在应酬局上,却又让自己未成年的女儿喝酒,稳固生意场上的利益;不顾孩子意愿强行替她选了英语小组,不如大人心意就是不懂事,物理比赛拿了一等奖立马又变脸,亲女儿脸颊又亲她额头。
可是最后快结束时,看见那个父亲捂着女儿的脸,不让她看到自己哭泣的样子时,泪点低的我立马眼泪也出来了。
谁比谁容易呢?
处于青春敏感期的孩子期待得到理解关注,人到中年的父亲要操持一家吃喝温饱,心中都有爱,却总是一次次互相伤害。
我看完后,去看了一些影评,发现几乎都是一边倒的责怪父亲,继而评论中国式家长对爱的理解的缺失,责怪大人的世故。
类似于李玩们的女孩都是被伤害的一方吗?
如果我今年20岁,我肯定坚持,同情李玩,批判李玩父亲这样的,以爱之名却始终伤害孩子的父母。
可是我30多了,已为人母,曾经有过孩子的敏感,如今也有为人父母者之心酸。
影片中的李玩,说实话性格不讨喜,沉默又尖锐。也许这是家庭的不圆满造就。她并非不会说道理,偏偏不愿解释给父亲听。像选兴趣小组这个事件,父亲和老师都叫她选择英语,这时候她没有辩驳没有理论,只是沉默抵抗,阳光打在她苍白暗淡的脸上,闭眼泪珠的滚落增加了观影人的同情。她在家里对爷爷奶奶可不是这样的,直接吩咐爷爷给小狗买猪肝,把奶奶端来的饭菜拂到地上,可见她是懂得恃宠而骄的。她完全可以请求父亲和老师给她一段时间,告诉他们她的物理很好,已经参加了竞赛,能获奖的话能不能就选择物理,可是她什么都没说。
她的父亲重男轻女肯定是有的,但并非不爱她。酒桌上对领导的迎合,也只是想要把生活过得更好,难道一大家人都不用吃喝穿用吗?对妻子小儿子妥协纵容,也期待家庭和睦,事事顺心。最后他捂脸哭泣的样子让人难受,他的苦他的心酸他的无奈能告诉女儿吗?
他们互相都不理解彼此,怎么就说孩子无辜,大人可恶呢?大人纵然拥有更丰富的生活经历,难道就刀枪不入无坚不摧了吗?一样会痛,一样想哭,只是不能像孩子那样再赤裸裸的显露于众了。
青春里的伤害会结疤,只是终会有遗憾,我能理解妈妈了,不再对她有怨念。她何尝比我好过,我曾还可以耍赖任性号啕大哭一场,而她,自从成为母亲,也只敢深夜咬牙泪泣吧?如同我,做了母亲,再不敢在孩子面前流泪。
但愿我们都多点沟通,多点陪伴,爱,还是要说出来。
爱要说出来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朵朵鱼 十多年前,利群的一则广告让我记忆犹新,蓝天白云的背景下,一辆火车穿越群山和桥梁,沿途两旁的高山、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