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给我的第一印象正如它的名字,一场体会文化的旅程。读了以后才发觉,余秋雨老师通过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旅程中让我体会了人文山水,进行了一场人文省思,引领我泛舟世界文明长河。读来获益匪浅。
书中作者带着我游历祖国大江南北,从风景秀丽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的大西北,从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充满民族风情西南边陲。带着我体会都江堰的雄伟,西湖的秀巧;带着我们体会黄河文明的盛衰,莫高窟的玄秘与圣洁;带着我们体会江南的秀美与娇艳,庙宇的悠远与深沉。
书中展现了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之美。展望祖国的大好河山,从中原到辽东,从河东到河西,从江南到岭南,从塞外到西域,正是这不同的地域文化汇聚成了多元的中华文化。现在的考上大学的我,从深厚博大的中原到白山黑水的东北;从人口众多的河南到地广人稀的黑龙江;从发展缓慢的小县城到发达繁华的哈尔滨。这不也正是一场文化的旅程,在这的旅程中我体会到了底蕴厚重的中原文化与粗犷勇敢的东北文化的不同,体会到了安逸平淡的乡村文化和光彩多样的城市文化。
“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书中的这句话令我感触极深。回望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从四书五经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四大名著,正是这文人墨客笔下的文字不断与时间纠缠交织造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从我们儿时背诵的唐诗宋词到长大后的论语诗经,这些文字经受了时间长河的洗礼,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特别赞同作者“文化苦旅”的命名。我认为对于文化的体验是苦涩的,当你面对着矗立于沙漠的古庙,感受到的是逐渐流逝的寺庙文明;当你面对着残存的古老的遗迹,感受到的是朝代更替、文化变迁;当你面对着陈列在外国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感受到的是民族文化的哀伤。想想你漫步在敦煌莫高窟,跟随着线条的粗细和色彩的浓淡从南北朝走到元代,感受到的是历史上不同朝代的变迁;想想你游走在西湖岸边,看着三潭映月、断桥残雪,嘴上念着仍记忆犹新的古诗,脑海中也不由自主的想到许仙与白娘子的传说,感受着文化带来的震撼;想想你站立在都江堰上,看着江水的汹涌澎湃,回想着李冰父子的传说,无形间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面对灿烂的文明,它却被时光磨灭,每一个人的内心无不是苦涩的。用心去体会文明,是一场对灵魂的拷问,这个过程不可能是美好的,面对带着历史气息的文化只能是苦涩、痛惜的。
作者在带领我感受中华文化的流逝,后带着我踏上了飘荡在世间文化长河的小舟。
余秋雨老师他贴地历险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重大古文明的遗址。这中间,包括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来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余秋雨老师用自己亲身经历来向我们展示了世界文明的瑰丽。用游记的体裁向我展示了世界文化的多元。看这本书我随着余老师的身影游走在世界各地去看一个个文明的兴起和衰落;去看不同文化碰撞火花;去看不同文化融合之美。读后我在想如果是我面对如此多的文明,面对这各种各样的文化,我的内心又是如何感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完这本书后我深有体会,光看文字很难体会作者的感受,只有亲身体验感受才能隔着时空和作者对话。不同的文化都有其根源,不同的地域造就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场景给人的感受不同。只有亲自到茫茫大漠,才能体会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只有面对波澜不惊的洞庭湖,才能体会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韵味;只有亲临滚滚黄河,才能体会“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壮观;只有站在泰山之顶,才能体会“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壮阔。读了这本书,我特别佩服余老师能够亲身去和文明对话,也渴望也自己能去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韵味。
读《文化苦旅》,在字里行间享受文化的熏陶,感受不同文化之美,经历一个个文明的衰落和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