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考试结束后,我用了整整一个晚上给自己的业余生活重新做了一个规划,除去睡觉和工作,用剩下的时间做了一个计划表,将不同的任务合理分配在不等的时间段里,满怀热情地憧憬着生活的改变。
一个月过去了,如果说这段时间给我的感触,最直接的就是感觉永远都追不上看起来并不紧张的计划任务。我是一个自律性比较强的人,虽然也爱睡懒觉也有拖延,但是一旦通过挣扎建立起良好的作息习惯后,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沿着既有途径走下去,如果没有出现大的变动,这个规律也不会被轻易打破。事后反思的时候也在想是不是计划有问题,毕竟拍脑袋想出来的东西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会直接跳过很多实际存在的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审视,我发现任务的弹性相对较大,而我自己如果不懈怠,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并且每天还可以留出一小部分宽裕的时间释放我的懒惰因子。
那问题出现在哪里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复盘,我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周末。
首先,我没有根据周末的时间变动情况做计划上的调整。之前制定的计划,都是包括上班前、下班后的时间规划以及中午时间的利用情况,而由于周末的时间变成了全由我自己支配,除了睡觉时间相对固定外,我的业余时间一下子多了八个小时。由于没有针对周末的计划,在任务量一定的情况下,我就会失去工作日建立的时间观念,认为既然多出那么多时间可以去做,那没有必要早睡早起保持旺盛的精力,也没有必要按照上班时候的状态严格按照时间段执行计划,可以先放松一会,睡个懒觉,刷会手机,逛个淘宝,看会电视等等。事实上,周末回到家,生活的世界已经从一个人变成了一家人,除了我个人的计划与任务,我还要陪父母、走亲戚、打扫家务等等。如此看来,多出来的八个小时,并非是计划的留白段,而是要填充进去很多其他属于周末时光的事情。当生活的环境有所变化,生活的重心也要有一定的调整。
其次,计划很容易被周末的琐事切断。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如果是工作日,我可以在吃完晚饭以后悠闲地坐在电脑前,想好写作的主题,并且几乎是完全不受打扰地享受一个整段时间的安静时光;而到了周末,当我做在电脑前,想缕清思路下笔时,就会有爸妈进进出出房间打扫卫生、询问我今天想吃什么,或是家里的亲戚打电话来请教孩子作业的情况出现。原本整段的时间被零散的琐事切断,而且总是不定时,不定频率,让我的思想一直无法集中,花费了数倍的时间,抱着一股烦躁,草草完成了任务。
最后,我没有利用周末的大好时光进行自我反思与调整。之所以总是有被计划追着跑的被动感,是因为我总是不停向前跑,却忘记应该给自己一个短暂的休息片段,便于观察自己有没有跑对路以及下一步应该往哪个方向继续前行。说实话,一个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很容易跑偏,在没有他人的监督、陪伴伙伴的相互激励以及卷面上成绩的反馈时,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绪牵着走。看着每天在任务表上打上的一个个钩,有满足感的同时也常会问自己:这些东西有没有融进我的生活?如果只是一个纸面上的数字,那我感到满足的只是一剂安慰剂,麻木着我的神经,让我被无用的努力所绑架。
鉴于以上原因,我对自己的周末时间进行了调整:
第一,对计划进行调整。把需要整段时间的任务调整到早上或者是晚上,背单词、看章节书等需要短一些时间的任务灵活控制,预留出白天大部分的时间陪父母、做家务以及其他的琐事。
第二,趁早执行计划。早上起来的时候环境较为安静,上午的时间虽然感觉短但是常常不会被外来的人或事干扰,把娱乐等活动调整到下午,而且也会因为计划的完成而不会产生心理上的负担。
第三,适当减少计划,预留反思回顾时间。利用周末的时间回顾自己一周或近期的计划以及执行情况,记录下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改进方向;做好下一周的规划,列出写作的提纲,摆放好需阅读的书籍和材料,防止临时准备慌乱手脚。
时间总是公允的,它留给每个人的总是一样,不多不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时间的朋友,让时间见证我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