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片的大概
周末花了两个小时左右看了前几年的影片《风雨哈佛路》。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父亲坐在脏乱不堪的沙发上看竞猜节目,而一旁的一位母亲拉着自己女儿的手,苦苦哀求女儿把钱给她。镜头拉近,就能看到这是一张因吸毒上瘾的痛苦的脸。母女争执拉扯着,母亲已然不是母亲的样子,因为女儿们正挨饿,还得靠这钱度日。可是母亲拿走了仅有的一点钱,走上街头,寻找买毒品的地方……
影片的女主角是丽丝,她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母亲吸毒,患上艾滋病,最后死于艾滋病。而父亲成了流浪汉。丽丝13岁起就和好朋友四处流浪,居无定所。
丽丝15岁时,母亲死于艾滋病,葬于一处连墓碑都没有的墓地里。她趁着挖土机还没把棺木掩埋起来,蜷缩着身子,躺在棺木上,那姿态多像在母亲子宫里的样子。那一刻,她似乎失去了母亲,可那一刻,也是她人生转折的开始。
她开始走进学校,用自己的真诚赢得了一所学校负责人的认可,开始了正儿八经的学生生涯。她每天第一个到学校,最后一个离开学校,连打工时洗碗,都见她把学习的资料贴在墙上,一边干活一边复习。她用了两年的时间学完了高中的课程,最后得到了大学奖学金,进入了哈佛大学……
说真的,观影过程中我流了两次泪,不仅为她困苦的生命,更为了这一颗不屈的灵魂。
论出生,她已经低到了沼泥中的存在,可她却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勇气,勇敢活出了不一样的可能。
看完电影后,我仔细回想:丽丝是如何在绝境中,活出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1.母亲吸毒前给予的爱和温暖的笑容。
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被母亲温柔以待过,ta的生命是有过光的,而这光或许就会在灰暗的境况下,投射进来,从而找到生命的价值。
2.父亲给予的可能性
丽丝在影片中的镜头并不多,丽丝和父亲有过的对话也极少。唯一一次比较长的对话是在丽丝要重新上学,学校需要监护人的地址电话签名时,丽丝在流浪收留所找到了父亲。等到办完一切手续后,丽丝送他出门时,说了一句话:当身边的人都是在讨论父亲和性的时候,你给予了另一种可能。
3.丽丝不屈的个性和努力。
我想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何相同、相似环境却造就了不同人生的原因。
生命可以是如丽丝这般的坚韧和不屈,这是最打动我的部分。她让我看到人生在最深的绝境中的另一种动人的可能。这种可能是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
丽丝像一朵苦难中开出的美丽的花,永远带给观影的人震撼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