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篇不让孩子假期里睡懒觉还振振有词的文章热传,再次挑动了家长们的焦虑情绪。
本来嘛,寒假里睡懒觉是多幸福的一件事啊,那是一种体力精力的恢复和储备啊!你不光不让,还哔哔不停,讨不讨厌啊!
好比连续加班一个月干完一项工作暂时没什么事儿,却硬是不让你休息,对你耳提面命地讲一堆大道理,讲理想讲情怀,你说你烦不烦?你说你怨不怨?你说你想不想骂人?
文章里用了“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来拉开焦虑的序幕,看到这一条,以前的惯性思维也是觉得:那还能怎么样,普通人只能拼了嘛,少吃饭甚至不睡觉得拼嘛!
可是如今,在我看来,这个焦虑点最大的bug就是:不同层次的人,根本不在同一竞争层面。上国际学校的跟国际学校的竞争,上名校的跟名校的竞争,上普通学校的跟普通学校的竞争。想跃升层次,那绝对要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但那得是全家甚至几代人的努力,而不是单单让孩子去拼。
并且,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知识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又恰逢信息大爆炸时代,怎么努力知识都学不完的,什么才算学得好呢?考了高分就是学得好么?思维不需要更新迭代么?解决问题不应该抓关键么?
脑子,真是个好东西!
庄子早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这种智慧的结论真的需要重温一下。
再说,这种论调的立足点就是比较,且是跟别人比,这么比,也是没有尽头的。这样一来,普通人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和希望了,你让孩子今后怎么平和地对待自己?
接下来又祭出“每天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将甩你太远”这碗鸡汤,人家只是想睡下懒觉,就又因此被上纲上线到“思想~习惯~行动~品质~命运”……我的天,这亲妈真够狠的,比后妈还狠!
这种思路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是一直紧绷无法放松,直到崩断为止。
请问,这是养娃,还是PUA?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是常识。
紧接着,作者又来了句“小时候吃过的苦,都是长大后要享的福”。说实话,这句我最见不得:小时候没甜过的人,长大后很难有幸福感、富足感,心理会长期处于匮乏状态。小时候的苦,也不见得就是长大后的福,倒有可能是不堪回首的坑,需要用一生去爬。
再者,一个人能吃ta需要吃的苦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吃那些没必要的苦,这是为人父母必须明白的一点。
在孩子还可以睡懒觉的时候不睡,难道要等他身体扛不住了生病时才睡?难道要等工作了忙得飞起来的时候睡?能让他睡一个懒觉就很满足的事情却非让他吃得不到的苦还自认为很有道理,就是焦虑家长无比扭曲的逻辑。
另外,吃学习的苦和吃生活的苦,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不要自我麻醉,更不要拿这骗孩子。
最后,作者痛心疾首地说“别让将来的你,痛恨现在不努力的自己”,说得好像睡个懒觉就罪大恶极了似的,直接让人看不到亲妈的真性情,只看到一个焦虑集合体又拿无限焦虑渗透到孩子身上,硬塞到孩子本来正常的心智里,让人无语。
只想说:孩子,能睡懒觉的时候就好好睡觉,能轻松的时候你就可劲儿嗨,小时候被爱、被滋养、被满足带给你的底气,能让你在以后的日子里多一些气魄、坚韧,还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