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3 我和钢琴
今年年初,捡起了阔别多年的钢琴。从车尔尼599的中间开始,现在基本在练599上No.90左右的曲子,可能再过两周就会换下一本车尔尼。也弹了一些经典的乐曲。耳熟能详的《秋日私语》,肖邦的《b小调圆舞曲》,篇幅短小、曲调轻快的《老六板》,还有格里格的《蝴蝶》。最近在练《威尼斯船歌》。
我不由地记起小时候学习钢琴的时光。我5岁左右,就报了钢琴的学习班。至今还记得报名时,那个大叔老师弹了几个音,让我把它们唱出来。我唱了,然后大叔似笑非笑地看着我,『你有在唱我弹的几个音么?它们是不同的诶』。然后我又唱了一遍,大叔的表情更奇怪了,『呃,它们几个音是不一样的。你唱的全是一样的』我还是不明白我唱的怎么有问题... 好吧,这可能就揭示了我是个五音不全的人,唱歌是没啥希望的。经过了这个小插曲,我开始了第一个钢琴班,从汤普森 谈起,我还记得第一首曲子应该是《火车》,貌似前几个小节就是一个占了4/4的do。只有右手弹。后来弹了很多不同的书,什么《哈农》,《拜厄》,《车尔尼的xxx作品集》(貌似每本都有个数字9),然后还有一个绿色壳子的书,好像叫什么高级什么什么的。上面很多乐曲,有什么浏阳河 茉莉花之类的。
小的时候,学钢琴,我基本记不起什么快乐或是美好的时光了。我现在脑海里盘桓着的全是表现不佳、被批评的场景。比如说,曲子里该反复的那一段没有反复,直接结束了曲子,手都已经抬起来揉眼睛去了,然后老师一敲谱子,我才反应过来,赶忙去接那一段,弹完后就是一顿数落。还有次在家里练琴,有个音老是弹错,我妈气的把我关在家门外。还有一次总是练不好啥的,被我爸揍了一顿。记得的大概都是这样的日子。
后来小升初的时候,我放掉了钢琴。那个时候好像也许也高兴不起来。虽然可以不用练琴了,但是天天都要做我觉得很难得奥数题,每周固定两次被老师批评,被同桌虐…所以,那时的我眼中,放弃钢琴,也许不过就是才出狼穴,又如虎口罢了。
初高中的生活里,其实我很多次看到钢琴,我们学校也有好几个琴房。但是,几乎从来没有过要去弹奏的欲望。那个时候,我的生活基本就是被学校,作业和拖延症构成吧。哈哈,大概就是属于一个,有了空余时间都不知道可以做什么的状态。钢琴就基本处在我的注意力之外,没怎么想起过。
再后来,突然有一天,我对自己说,『继续去学琴吧』。于是,车尔尼,巴赫,肖邦,克莱德曼... 我回来了。
生活瞬间多了一些东西。
当我心情抑郁的时候,我可以选择打开琴,开始狂练车尔尼的曲子。从每分钟80个四分音符慢慢弹到120个四分音符,偶尔可以到132个。技术还不好,手速不够。 感觉自己的手指在黑白键上飞快地起伏,然后一种酸酸的感觉感会从指腹和指关节间涌起。这个时候脑海里几乎不会去想别的东西。当弹过几首之后,合上琴盖,继续该干嘛干嘛,心里却能空明不少。
心情好一点的时候,可以翻出一首欢快点的乐曲。手指在琴键上拂过,身体也可以跟着节奏、强弱轻轻地晃动。当曲子完结,再来一个收手,感觉整个人都很欢乐。
如果有喜欢的歌,也可以在网上去找五线谱,然后对着谱子弹。多练两遍基本就有那个伴奏的感觉了。唱功再好一点的话,也可以自弹自唱嘛。多棒的一件事儿。
还有,弹琴的时候,可以掏出手机对着琴键,把弹奏都录影下来。看着手指在黑白中起伏奔袭,每次都觉得很爽很带感。
可能每个人的生活里都需要音乐。也许是自己手机里最精华的那个播放列表,也许是每次去KTV比唱的那支哥,也可以是自己能演奏的某件乐器。有的时候,情绪来的那么突然,也许正需要某个载体把它引导出来。但可能写篇文章太过麻烦,打电话分享给别人也觉无趣。不如听一支歌,唱一段曲,或是演奏点什么。
让钢琴陪伴我心里偶有的自说自话,让我的心绪有一个契机流出来,如烟飘散。就是这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