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翼明论语新诠第二十章(15)【1601】2025-7-24(2)
(二十二)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12.16)
【释词】“成”,成全、促成。
【大意】孔子说:“君子成全人的好事,不促成人的坏事。小人则反过来。”
【导读】此语也是千古名言,孔子之前就已经有人讲过,至今也不过时。一个人受人委托,准备提供帮助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这个重要的原则。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特别值得注意,不要只讲朋友义气,否则一不小心便会落入小人的境地,甚至成了违法乱纪的帮凶。
成人之美,美,美好。不成人之恶,恶,坏的。促成一件事,要促成一件美好的事,而不是一件坏事。要做到需要仔细识别,不能莽撞行事。(张东注)
(二十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
【释词】季康子,名季孙肥,是鲁国哀公时主政的大臣。“杀无道以就有道”、“无道”、“有道”就是无道者、有道者,“就”是接近、亲近,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杀掉无道的人,让有道的人接替他。
“子为政,焉用杀”,“为政”,当政、治理国家,“焉”是疑问副词,有为什么、怎么、何须、何必等义。
“子欲善而民善矣”,“子”,你;“善”,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行善。
“君子之德风”,是说君子之德是风,是“君子之德者,风也”的简缩,下句结构词。
“草上风必偃”,“之”是动词,行走、流动的意思。“草上之风”就是草上吹过风。“偃”,卧倒。
【大意】季康子向孔子问治理国家的事情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换上有道的人,这样可以吗?”孔子回答说:“你治理国家,为什么要用杀人的办法呢?如果你想行善,老百姓自然会跟着你行善。君子的德行是风,老百姓的德行是草,风吹过草上,草自然会倒伏。”
【导读】孔子主张仁政,反对滥用暴力,提倡采用教化、感化的态度来治理百姓。杀戮不能止恶,倒常常导致以暴易暴,没有了结。况且有道无道,谁来判定呢?在没有完善的法制和司法独立的古代,这完全取决于更高一级当权者的好恶。一个时代的风气,跟统治者的作为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风气要靠有德的当权者来提倡,反之当权者的腐败也必然导致社会风气父腐败。风行草偃,古今一理。
以仁爱天下不一定得到仁爱的回馈,但以恶行天下得到的一定是天下混乱,苍生苦难。不将苦难传给到老百姓而尽力施行仁爱,那么这就是善政。*(张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