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坑

当初给孩子选这条路时,脑子里浮现的都是“国际视野”“双语精英”的华丽泡泡。如今才惊觉,我签下的分明是一纸“卖身契”,从此踏上了为那金光闪闪的“中外合作”四字当牛做马、不休不止的燃烧之路。


首当其冲便是那学费,一年十几万,沉甸甸砸下去,连个响亮的回声都听不见。它仿佛只是通往这个“高端”世界的入场券,而真正的“盛宴”才刚刚开始——那菜单上写满了“未知”二字,收费项目如同雨后林间的蘑菇,总在你意想不到的角落悄然冒出。


“国际教材版权费”?好,掏!仿佛那些印着洋文的纸张,每一页都浸染着真金白银的芬芳。“海外名师线上大师课”?行,付!网络那头传来的声音,每一个音节都价值千金。“项目专属海外升学指导”?咬牙,再给!顾问轻描淡写的一句建议,背后是我加班加点换来的血汗账单。更别提那些“自愿”参加的“世界公民素养营”、打着“高端社交”旗号的冷餐会……每次通知到来,都像一张新的缴费单,优雅地飘落在早已干瘪的钱包上。


从此,我的生活精准切割成碎片:白天在格子间里为老板的梦想添砖加瓦,夜晚对着电脑屏幕继续为孩子的“国际视野”燃烧自己。咖啡成了续命水,泡面是忠实的加班伴侣。曾经向往的周末闲暇?早已被兼职填满。朋友笑问:“最近怎么总不见你?” 我唯有苦笑,心里默念:我正忙着在“国际化教育”的流水线上,一刻不停地把自己锻造成合格燃料。


偶尔夜深人静,看着银行账户那触目惊心的数字,再看看熟睡中孩子稚嫩的脸庞,一种荒诞感油然而生。我们仿佛合力启动了一台无比精密的碎钞机,我是那不知疲倦的填装工,孩子则是那台机器的核心部件——他每学会一句流利的英文,每接触一个“高大上”的概念,那机器的轰鸣声就似乎更响亮、更欢快一些。


某日,孩子兴奋地向我展示新学的英文诗,发音确实漂亮。我望着他发光的眼睛,只能深吸一口气,默默点开手机里的加班通知,顺手回复了个“收到”。转身又泡上一杯浓咖啡,对着镜子练习微笑——毕竟,明日新的账单,可能已在路上。这坑既已入,便只得把自己碾磨成更细的尘埃,好让那台名为“未来”的碎钞机,运转得再顺畅些。


毕竟,燃烧自己,照亮孩子前程,谁又能说这牛马生涯不值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