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7日听了姚幸辉老师的《数学本来就很好玩》这一节课,感受很深。
课一开始老师就提到了让孩子们像数学家一样思考这一问题,那怎样思考算是像数学家一样思考呢?在我脑海里数学家这一词是离我们生活十万八千里外的一个词,我总觉得数学家呀科学家呀这种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人物都离我的生活很远远的。那如何让一个小学生像数学家一样思考呢 这个问题确实把我难住了。
但是,姚老师后来就说了 我们让孩子们像数学家一样思考我们的目的是发明数学,创造数学。这时候我就意识到了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根本没有往发明、创造这个方向考虑过,就想着让孩子学会书本上原有的知识,而实际上 从小像数学家一样发明数学、创造数学这很重要。
姚老师提到受皮亚杰、维果茨基的影响,我们从认识哲学进入认知心理学,并试图基于两者建构数学教育的“发生学”。我们前面说过了我们的目标是发明数学、创造数学那如何进行发明和创造呢?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发明和创造不是一次形成的它是需要策略和过程的。我们的主要策略是玩游戏、学数学,就是带着孩子们玩。玩大家都会玩但是到底怎样玩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呢那就是带着目的有准备的玩。这里的游戏既指纯粹动作化的操作性游戏,也指纯粹形式化的思维游戏。而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越是低段的孩子越倾向于动作化的游戏。
孩子们通过游戏不仅能获得快乐而且
还能掌握更加牢固的知识。通过甲骨文的故事,创造数字、捏塑数字体会数学内外的生命气息。通过绕线游戏在最初数与形式的结合中,让儿童感受到数字的神奇。通过实地跳格子让每一步的学习过程变得好玩,变得富有创造力!数字盘则培养学生数感、数字与运算,运算与运算之间的相互联系,孩子的加减法的数学概念也会变得更加灵活。
学习过程应该是从手到脑而不是从脑到脑,应该是从操作到思考而不是直接思考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