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上帮一同事测试孩子的人类图,正解读的时候,旁边一同事说:“感觉你每天都能量满满啊?” 我愣住了,我有嘛?看着自己的工作,代码已经停滞了好几天没有思路,我这明显的拖沓啊。哦,最近学了人类图以后,自己就疯狂帮身边的人测式,解读,也许是这种热情让她感受到我的能量了?
在给大家解读的过程中,大家的反馈都是:“嗯嗯,说的还挺像的,有点意思。” 记得之前跟老公提起过,他自己还去查证资料,觉得说的有点玄乎,不以为然。最近学习给老公解读后,这种理性直男,最近也给了我肯定:“嗯,被你解读后,我觉得说的还挺有道理。”
能量满满也许就是这一次次正向反馈体验吧。
02
有正向反馈,必然也有负向反馈。这不,有一天A迫不及待的推荐我给PP测试解读一下。据我了解PP属于思维比较固定类型,不太容易听进这些新概念。当时心里有些许不愿意,还是认认真真解读了一遍。
期间感受不太好,因为我在解读的时候,对方一直打断我,或否定我的观点,或提问。
比如:“嗯,你这个是算命呗?”(不是啊,这个是科学啊)
“我知道的,我以前了解过这种,说人出生就注定了以后是什么样子的,还有打分呢?我儿子分数就比我的高”(你觉得人生来分为三六九等?)
“不是不是,哦,那个xx是什么类型?”(哦,他是…他的特征.....)我这边还没讲完,那边又被打断“嗯,这个就是星象学”、“哦,那YY又是什么类型?”
呵呵,这个完全没法聊下去了,于是我适时收住话题,转而做自己的事情去了。虽然没有很大的心里波澜,但我知道自己有些小小的情绪的。
不断被打断,被否定而感受到的不尊重:你根本就不想听我说嘛,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我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
起初我就有预感对方不会认可我说的这些,也不可能有所改变的,但是我没有拒绝。而当我真心去分享的的时候,我又有个期待对方可以接受,当对方不接受、否定的时候我有些失落。
可是下一次我又该怎么办呢?
优先选择好的环境:例如在开始练习阶段,没办法思路特别清晰的时候,不妨找身边有愿意听我分享的朋友进行练习。
如果环境不好:
对方仅仅是有点好奇,而我感觉到对方不太愿意倾听我时,我有几种选择:
一,我按自己的方式表达我自己,接不接受是对方的课题;
二,一句话应答,用最小的开销应对对方。
我可以一句话介绍,比如:“嗯,你是XX类型,你的特点是…你最需要的就是…”也就是说身边人之间的聊天也可以用上结构化思维,层层铺开,有兴趣,ok,那就继续,否则直接over。随时准备结束话题,自己掌握主动权;
三,直接提问,确认对方想要什么?
比如:“嗯,你对这个也感兴趣嘛?” “你感兴趣的原因是?” “你觉得它分享的是关于什么的?”
如果是被别人推荐的分享:
比如A让我给B分享,那么我的谈话对象可以直接是A; 比如分享给A由他去转分享,或者问下A到底怎么想,比如:“你让我分享给B,你希望我说些什么方面的呢?你想让B了解些什么呢?”
03
正向反馈,负向反馈都是反馈。正向反馈给我们源动力,让我们不断试错,不断前进;负向反馈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分辨哪里是边界,哪里是我们真正想要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