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一碗银耳羹,穿越150年。
银耳羹虽然出现1500多年,但流传最久的轶事应该是和慈禧有关那段吧。对美食和养生颇为重视的慈禧,每天必吃的不是燕窝鱼翅,而是那一碗普通又不普通的冰糖银耳羹。银耳在清朝还只能自然生长,裕德龄在《御香飘渺》中写到二两银耳就要二十两银子左右。以当时一两银子可以买100斤粮食,和现在3元一斤的大米来比较的话,100g银耳就值6000多元,堪称价比黄金。
相传慈禧吃银耳羹的习惯是因为她有次得了痢疾,久治不痊,吃了一位唐姓御医开的一剂银耳汤,就痊愈的慈禧从此便离不开这每天一碗养生佳品。《国宝档案》曾解密说,慈禧的每碗银耳羹都是太监张福用小炉子煨了一夜,第二天清晨装在黄地绿彩丛竹图盅、墨彩花蝶纹盅、黄地粉彩红蝠纹盅等精美的瓷器里端给慈禧。而慈禧都在梳头的时候用银勺子吃上一碗。
清代药典《本草再新》上说,“银耳能润肺滋阴,补肾强体”,因而银耳有“平民燕窝”之称。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银耳能嫩肤美白,其含有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肠胃蠕动,减少脂肪吸收可以起到减肥瘦身的效果。不过银耳性凉,脾胃虚弱的人应该少食,或者不要空腹食用。
国庆假期恰好朋友送来一包古田丑耳,默默拿出冰糖、红枣和枸杞,给自己泡上一朵。百年已过,旧时王谢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拿冷水泡一朵丑耳,跟之前的银耳好像略有不同,朵形更密实,个头更小,略泡一会清水就变的黏稠。泡了一个小时左右,涨成原来1倍大小的样子,洗洗干净就可以用了。
没有太监张福拿个小扇熬一夜,但我们有现代科技——高压锅,撕了半朵发现到吃不完,只熬半朵好了。加点水没过银耳,上气后小火煨半小时,打开放冰糖、枸杞和红枣,再小火煨10分钟左右,就可以盛出食用。
熬出浓浓的水晶冻的样子,有些人说那是“胶原蛋白”。其实植物中是没有胶元蛋白的,这浓浓的冻只是银耳多糖。不管什么蛋白,吃完只剩氨基酸了,而人身也是利用这个氨基酸再合成自己所需要的蛋白质,所以以为胶质可以直接补到皮肤弹性的朋友请不要虐银耳或者猪皮了。
泡好的银耳撕越碎越容易出胶,大火烧开后记得转小火煨,要不容易糊锅。耐心等待,这碗甜而软糯的银耳羹会用水晶冻一样的胶质告诉你美味值得等待,也会用温柔的口吻述说她穿越百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