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的心要转向父母,父母的心要转向儿女

第三遍看《乘风破浪》,依然被它的插曲吸引,这是我第一次被一部电影的音乐吸引超过剧情本身。其中的两首《别送我》和《乘风破浪歌》,虽然歌词给人的感觉有点离经叛道,但并不滑稽,而是让人感伤,心酸。

这是一部让我们重新理解父亲的电影。

理解父亲不是简单粗暴的对父亲行为武断的下结论或批评指责,而是设身处地的体会他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感受到别人的遭遇和困境。在太浪的印象中父亲一直是粗暴,不理解,不支持自己的父亲。

所以韩寒在父子双方矛盾和冲突最激烈的时刻,安排了一场飞来的横祸,让太浪在昏迷中闪现过往父亲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又让他做了一个和自己父亲有关的梦,以此来完成对父亲的重新审视,达成与父亲的和解。

其实,父亲还是原来的那个父亲,那个坐过牢,打过架,吹过牛的父亲,还是那个没有经济头脑,没有凌云壮志的父亲,但太浪却从来不知道他还是一个如此单纯,可爱,天真,不乏正义,勇气和责任的父亲。

然而,父子之间不抓住过去选择原谅是很难的,那么多年的隔膜,怎么可能一场梦就能冲破呢?那么多年的沉默和封闭岂会因为脑海里的美好设想,就能让父子之间心意相通,会心一笑嘛?生活告诉我们这是不真实的,即便我们做儿女的真正理解父母,我们也很难迈出和解的脚步,即便迈出也很艰苦跋涉的耐心和勇气。舍己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父亲需要理解,同时儿子也需要理解。电影并没有呈现父亲的心理和变化,让影片缺乏了批判性和完整感。仿佛父子之间的矛盾都是因为儿子的叛逆,与父亲的言说,教育,行为毫无关系。但有其父必有其子,至少在儿子的人格和自我意识完整建立之前,父亲对儿子成长的责任是巨大的。同样,爱不是称心如意,爱不是“计划经济”,爱是不期而遇,爱是“市场经济”。

理解是相互的,但父子之间很少可能同时理解对方,我们不必过分奢望那样美满的结局。我们所能做的是:现在做子女的不必强迫父母的心转向我们,但一定要将自己的心转向父母;现在做父母的,不必强迫子女的心转向自己,但一定要将自己的心转向子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夜,无声 漆黑的双眼 注视着每一个孤独的人 夜,无色 看不清的远方 停泊着谁的小船 夜,无名 听不见呼喊 清冷了谁...
    残章断简阅读 1,397评论 0 2
  • √ 打卡成功 ; X 未打卡 ;O 补签 2016年7月 每日瘦身打卡 每日早起打卡 (6点-7点) 日期 | ...
    镜子要好好努力阅读 4,181评论 0 0
  • 现在让我苦恼的发型就是因为,发廊老板激发了员工的善意,员工激发了我的善意导致的。进店时发型师在忙,服务人员主动要给...
    FineYoga小芳阅读 1,469评论 0 2
  • 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状态机系列已经欠下了近十个月的债了,现在终于有时间来还债了。上篇有限状态机实现-状态机介绍介绍...
    iPolaris阅读 8,322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