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

第11期印证班第二阶段第二大组5小组第一封家书

时间:2025年5月21日

姓名:郭宇宙

主题:《完美》

        尊敬的博仁老师,亲爱的志愿者老师以及所有11期印证班的所有的同修老师们!

        大家当下好!

        我是郭宇宙,来自美丽的海滨城市山东青岛,现在在养老院做护理员的工作。

        非常荣幸轮到我为家人们分享家书。今天我想为大家分享的家书主题是《完美》,之所以想分享这个主题,源起于我们印证班学习第二阶段的第一次腾讯会议,在会议结束进入自由讨论环节时,我们小组的一位老师因为父亲的去世,一直走不出来,总感觉对于父亲的尽孝没有做到完美,总是觉得有愧于父亲。针对这个困惑,我们小组的钱红老师说佛陀都做不到完美,何况我们普通人呢?这句话让我引起了深深的思索,一两天的时间大脑一直停留在这句话里面,也就生发出了本次家书分享的主题,跟家人们共同探讨一下《完美》这个话题。

      为了更好的分享,更为了不至于误导家人们,我先给张新英老师打了电话,确认一下佛陀都做不到完美这句话的前后缘由,因为我当时在加班裁剪,断断续续听了自由讨论的内容。然后我又给钱红老师打了二十分钟左右的电话,探讨佛陀都做不到完美这句话的智慧。

        电话中钱红老师给我举了二个个例子:说是花在盛开时,是不是非常完美,那么盛开过后呢?是不是要进入凋谢的过程呢?每年的春天夏天里树木的绿叶是不是非常的茂盛,非常的完美,那么到了秋天呢?是不是也要经历落叶的洗礼?

        我们再来看看佛陀,在我们心中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可是佛陀的能量再大,也无法让我们的累世都达到完美。如果佛陀真的能够做到完美,就不会出现大千世界里那么多的痛苦,磨难和悔恨;就不会出现历朝历代直到现在都没有停息的战争。

        还有就是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所出现的让我们一直尊崇学习的圣人,一直都在日日思过改过,都在不断的提升自己,从来都没有认为自己完美。就像我们一直在学习的阳明先生,12岁时,总是和一群孩子玩兵法方面的游戏,而不好好上私塾,被父亲训斥后,一次上课时,他问老师读书何用?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啊。”但王阳明反驳道:“恐怕不是吧,应该是读书做圣贤。”阳明先生虽然少时立志成圣成贤,但是直到37岁,被贬谪贵州龙场,还在日日自省,自凿石棺悟道,某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不觉呼跃而起,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便是阳明心学中的大事件——“龙场悟道”。从此阳明先生一直在印证凡事内求,潜心研究圣人之道,一直在力求那种让世人达到那种心上的完美,相信最终虽然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遗言,但是内心肯定也会有因为没有做到理想中的那种完美的遗憾。

        分享到这里,我自己的感悟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最多只能有非常的完美。既然佛陀和圣人都达不到绝对的完美,我们普通人更是无法达到。虽然如此,我们不能放弃追求完美,这就需要我们一生努力不懈的去学习修行,日日思过改过,常存利他之心,让我们的人生尽可能的向着完美迈进!

期待明天婷芳老师家书的精彩分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