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有幸参加“许昌学院2023省培小学语文”的培训,我深感作为一个忙忙碌碌的成年人,能安心坐在教室重温学生岁月的不易,更深切感受到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
3月18日到3月27日,这十天时间里,我看到了许昌学院各位班主任老师的尽职尽责,守时认真;看到了各位专家老师不辞辛苦,倾囊而授。这次许昌学院之行令我感动,令我收获颇丰。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位老师的分享:
许昌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的吕蔚屏,让我一眼就喜欢上了。她优雅知性,说话又风趣幽默,今天讲座的题目是《聚焦新课标要素,看课堂教学新样态》。没有“高大上”的空讲,只有接地气的实例。
一、无论怎样设计,让孩子先动起来,哪怕不对。我们的课要先学后教,先学再研,学研交融。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思议灵动课改模式的“目标导向、任务驱动”,都是这样的。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学生“先学”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比明白的知识点更重要!
二、提问的“圈套”要巧妙。老师们在上课提问题的时候,心中必定有答案。学生回答不出来,或不完美的时候,老师会说“谁来帮帮他,你再想一想”,直到学生跳进你的圈里才算完。我前两天也说过这样的话,吕老师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她说,大家对文本的理解不一定都要一样,今天的课题“聚焦新课标要素,看课堂教学新样态”中的关键词是什么?老师们说的不一样,这才是对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文本理解,能够自圆其说就是正确的,但是学生的发言要有一定的话语体系“是什么”、“为什么”要说清楚。也就是我们要让学生说话目的明,条理清。
三、语文课堂要有哪些重要元素。备课时,低年级课堂一定要有识字写字、朗读、方法的学习和运用(以识字、写字方法的学习为主)、游戏的设计、活动的开展、兴趣的引导……高年级课堂要有识字写字、朗读和默读、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活动的开展、预习单学习单、自主学习同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同时老师要特别注意略读课文的教学和特殊单元的教学。
陈喜玲老师的《所见即所得,我手写我心小——学习作素养养成》,苏书明老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两个讲座。也让我获益良多。
一、读书是写作的基础
陈老师虽然讲的是写作,但她一开始就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她说:“输入不够是无法输出的。写出《家》《春》《秋》的作者巴金学生说:“我把《古文观止》背会,就写出来了。我们都知道习作要想写好有两大要素,第一是习作方法,第二是生活经验。这两大要素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此外,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都知道,大量的阅读是为了训练语感,而语感往往大于语法。“优质的语感一旦形成,无论说什么话根本不用考虑语法、逻辑、修辞,却完全可以符合规定。”
二、学生为什么学习复述
“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新老课标的一致要求。2019年拿到新教材后,我们发现统编教材比以往任何一套教材都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说话水平,老师要想尽办法创造条件、创造情境让学生说话。“复述”这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复述的过程就是记忆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握层次结构,把课文的内容、语言、情感进行内化重组和表达的过程。对内来说,复述是一种积累,要把外部语言先实际积累再沉淀为内部语言;对外来说,复述又是一种运用,要把课文的语言转化,加工,外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所以各学段老师一定要注意本学段复述的要求,力求将学生复述的能力训练落实到位。
三、教师为什么要写作
“从来学问欺浮华,好文出自孤灯下”,人都是有惰性的,守不住内心的那份信仰,就坚持不下去。“写作是为生命存档的过程”,我是实实在在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的。写作激发我们阅读的力量,维持我们讲故事的力量,提高我们对话和讨论的力量。无论是学生还是我们自己,敢于说、会说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本领。
陈老师强调:教师个性化写作可以从教学手记、教育故事、教学案例、课堂实录、教学设计、阅读随笔等方面着手。
对于此次充电学习,细细回味,感悟有三:
一、勤于思
专家们风格各异,但都秉持着良好心态,行走在规划的道路上。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曾指出:促进教师成长的最强烈动机作用,就是教师对于自身实践的“省察”与“反思”。每个岗位都有不同的任务和困难,所以作为主持人,只有对自己的角色及责任有清晰的认知和明确的规划,怀着强烈的担当意识和工作情怀,勤于思考,身体力行,释放出的能量也才将是正向的,才能引领团队,辐射区域,才能真正被称为名师。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二、乐于学
教师虽然是一个平凡的职业,却在无形中传递者一个民族的文化热度、精神热度、家园气度。为了适应时代进步,教师的专业素养必须与之匹配,我们就是以名师专家为引领,以语文学科为纽带,由同一领域骨干教师共同组成,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共同体。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说:“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的学科。”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教育是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的过程,而这些需要在不断学习与碰撞中找到方向。不少专家都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成熟的模式,阅读须以吸收为指向,我们要做学习的先行者,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的知识,除了系统地研读教育教育理论知识外,一定要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跳出教育看教育,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让工作思路更加开阔。教师专业成长与个人终身发展的无缝衔接将成为工作室发展的最大助力。人类对于终身学习的想象力与实现方式不断拓展,帮助教师将广泛学习、终身学习衔接到自己的专业成长之中,使之成为常态化、多元化、终身化的学习模式是名师工作室的重要工作之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善于融
此次课程并不局限于某一种类型,而是有着不少聚焦作业改革、课程理念更新的讲座。面对数字原住民的教育对象,再看技术更新:5G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AI、大视频、云计算、大数据融合,加速教育信息化,打破学习时间与地点限制,突破传统教育手段,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高度融合提供契机。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认可多样化学习方式的等价性,现代技术的发展逐步使学习方式有了更多实现的可能,这是未来教育、未来学校和未来学习的魅力所在。我们要研究反思,继承创新,融通资源,才能做到行有张力,这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教育下,教师要从前台走向后台,做好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作为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让协作式学习存在于教师、学生之间。创新,是推动我们发展的重要路径,用对事业的热爱才能带领学生驰骋梦想,随着我们的不断思考和尝试,相信我们的教学空间会更大,学生的学习空间也会更加广阔。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坚守理想的教师总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愿我们能确定工作室的方向,认可它的价值,不忘初心,持续前进,收获自己与工作室更美好的未来。独行快,众行远。坚持,是成长的关键,团队共生,让成长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