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做朋友》是本人约一年前收录的一本书,近期因为某位大佬的推荐而重读一遍,期间体会了甚多新意。本篇仅分解到前两章节。
原文1:
以我个人的体会,我非常鼓励每个年轻人能花上几年时间到国外走一走,学一学。教育的根本其实只不过是“见多识广”。然后再用5到10年时间定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为之奋斗,为之坚持,不知停歇地努力上10年20年。有些成功靠运气,可是持续的成功却与运气无关。
注:有些成功靠运气,可是持续的成功与运气无关,这一句话恰恰分解了现实中很多情况下人们分析牛人成功原因时候,简单的归纳为了时势或者运气。而前一段话的教育的根本是见多识广,在现实中却是被赤裸裸的打脸,现行教育更大程度上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区别出适应其体系的学生,更多的是在工业化流水线上的批量生产,这与当前国力及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对我的启发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为孩子提供更大的选择,比如空档年。
原文2:
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越早醒悟越好。
注:之前做业务以及跳出业务口再去看这句话对照身边朋友之后,深深发现很多人因为每天被KPI赶着走而很少将目光放的更远,也因为业绩的达成而满足于现状,最终当外界因素改变时,缺乏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我的启发是,未雨绸缪吧,偶尔走几步闲棋不用太过于功利化,也许在未来对自己就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原文3:
无论是谁,都最终在某一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且几乎注定会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后悔。
注:尽快的缩短迷茫时间,方法可以是多和不同层面的人交流,多接触不同的社交圈子,记录下相应的变化,即便当时的情况无法让自己去实施想法也需要先种下一颗种子等待发芽。
原文4:
不思考的人是没有问题可问的。会思考的人有问题却往往并不去问他人,因为他们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那些问题。然而,这样的划分过分简单而又粗暴。学生问问题是他们的权利,他们是正在学习思考的人——并且已经为之付费。所以,他们的问题无论貌似多么荒谬都不应该被忽视。老师不是神仙,没办法解决或回答清楚所有学生的提问;但,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提问,并尽力清楚地回答确实应该是老师的责任。
注:老师不是神仙无法解答所有学生的问题,但更悲催的是学生是否还敢向老师提出问题?尤其是与学习无关的问题。对我的启发是即便学校教育导致孩子只能人云亦云,也要保持孩子自己独立人格,有自己的想法,离开学校后眼中是带着光而不是混沌的。
原文5:
我一直相信,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事实上,在不停地为学生解答疑问的过程中,我自己学到的东西更多,而更多的程度超乎想象。学生的问题来自于各个方面,或神奇或可怕,或有趣或诡异,但都是基于他们对现状的思考和疑惑。最终,我的发现是,所有的学生提问都源自于所有人共有的弱点:懒惰。
注:耐心解答学生提出来的每个问题固然值得赞赏,但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还是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合适,所以学习方法阅读方法这类的工具才体现了自己的价值,给我的启示是在传授孩子具体知识之前可以先期的引导去学习相关的方法,比如在以培养阅读习惯为目标时候,先引导其学会阅读,学会输出。
原文6: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除了看得见的相貌、身材、出身、财富之外,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智力量的差别。常常听人慨叹,“人与人之间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呢?”而事实上,我们应该对此毫不惊讶才对。
注:不同选择导致人们走向了不同的路,最终分道扬镳,身边一些资质优秀的朋友恰恰是因为选择了不一样的路更轻松的路,最后见面发现其眼神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