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集中学八4班王赛雅
坐在窗前,看着满院的阳光,我的思绪飘向未来。
那是我第一天上班。我早早地起床,简单地吃好早餐,准备好一些可能用到的物品,整了整自己的马尾辫,坐上地铁,很快到了目的地。
“安徽省第一心理专科医院”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没错,我是一名心理医生。
小时候,看电视。曾经看到一个慈眉善目阿姨,穿着白大褂,在和一个小姑娘聊天。妈妈说,这是个心理医生在给这位姐姐看病。这位姐姐正在上高三,以前曾经多次考过年级第一名。可是不知怎么了这一段时间,老是精力集中不了,成绩下滑到年级一百名以外了。上普通医院查,没毛病。有人建议让心理医生看看。
可是心理医生怎么看病呢?我认真地看着。看着看着,问题来了:这医生也没有用听诊器,根本没有开什么药方,就是和那位姐姐闲聊。这聊天也能治病?我问妈妈,妈妈也说不清,问爸爸,爸爸说不知道。
从那时起,我就在心里种下了要当心理医生的种子。后来上了中学,才渐渐明白,心理医生的谈话真的能治病。但这种谈话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可不是闲聊。要做一名心理医生,必须好好学习。只有在医科大学心理专业毕业后,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医生。
今年七月份,我终于从首都医科大学顺利毕业,带着满是优秀的实习鉴定,我选择回到了安徽,回到了离家乡较近的“安徽省第一心理专科医院”,开始成为一名真正的心理医生。
跟院长报到后,我来到我的诊室。看到诊室门口写着贴着照片和自己名字的医生简介,我的心头感到了一种沉沉甸甸的责任,医者仁心。我必须对每一位找我看病的患者负责。
刚坐定,一个小姑娘被妈妈领了进来。小姑娘静静地坐着,不说一句话。她妈妈跟我介绍说:
这孩子很乖,但是自从跟她住在一起后,不吵不闹,就是闷着头不吭气。以为她病了,到县医院检查,啥毛病没有。县医院的医生,建议找心理医生看看。
我把小姑娘单独带进了隔壁心理诊疗室,利用我的专业知识,很快就找到了小姑娘的症结:
原来她刚回到父母身边才几个月,在这之前一直和外婆住在一起,在外婆家附近的小学上学。妈妈只是过年的时候,才把她接回现在的家里住几天。正月十五前后又把她送回外婆家。下次见面又是快过年的时候。在外婆家也时常接到妈妈的电话,可是她总怀疑自己是不是妈妈亲生的。尽管外婆说妈妈、爸爸到上海打工去了,没时间照顾自己,但她总是不理解,父母能带着弟弟,为什么不能带自己。所以,她无法原谅妈妈对自己的轻视。在这个家里,一开始是不想说话,后来习惯了就更不想说了。妈妈就说她得病了,带她这里那里地看。妈妈越说病,她越不想理她。
说完这些,小姑娘说这是外婆被舅舅接到北京后,她被父母接到身边半年来第一次说这么多话。
我静静地聆听完,我在大学里的所学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我对小姑娘进行心理疏导。又单独和小姑娘的妈妈进行了一次长谈。
最后当小姑娘拥着妈妈离开时,我带着疲惫和满足笑了,笑声从未来传到了现在。面对着满院的阳光发誓:我一定好好学习,为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医生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