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金陵读书会的活动,想起来要写篇文字,但苦思冥想最近读了哪些书,结论是nothing。于是翻翻电子书看到这本张嘉佳的微博小故事,其实早在朋友推荐时就已经拜读过,当时没有读完,大概读到80%的样子就搁置了。回忆起为什么没读完,很正常的理由,看不下去了,因为没有那种感觉,觉得说的一些事儿和人不感兴趣,没有共鸣,繁琐套话,昨天又翻翻,不好意思又没读完,请张大哥海涵,绝没有侧面暗讽书的问题,只是认为有的时候 书加适合书的心情就成就了这本书的价值与意义所在。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当时读书的心情完全是好奇,好奇里面故事的真实性,好奇里面的人物关系,好奇字里行间的脏话,所以那段时间朋友圈里也学着写几句这样的泄愤的词语,觉得酷酷又帅气,后来才知道这叫假豪放,其实内心还是乖乖句句保守正经青年,顶多冒出个‘神经’‘混蛋’,连‘去你丫的大爷’也不敢随便打出来,生怕别人误以为原来我是这样一个深藏不露的坏丫头,现在想想,管你咋认为呢,又不是靠你的认为活着,靠你的评论左右行为,我开心我乐意所以我说了做了,当然前提是不损害他人名誉和自尊,这点分寸还是能把握住的。
说说里面的故事吧,各种同学朋友自个儿的事儿,有喜剧有悲剧,这才是人生。我们看着别人的故事经常感叹这么好的事儿怎么轮不到我,这样惨的事儿幸亏没发生在我身上,我们知道一些励志的事儿,也知道一些消极沉沦的事儿,可从这当中汲取经验和避免堕落的时刻很少很少,喜欢《后会无期》的一句话‘从小懂得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这样呢,这叫‘经历了才会成长’‘吃一堑才长一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样自己的人生才丰富,才有故事可写,才能在老年时有资本和孙儿说,爷爷奶奶当年……有时我们总是为情所动,感性占上风,理性失偏颇,没啥不好,就是矫情,但不觉得此时最有人情味儿吗。生活不需要时刻感性,在该流露的时候流露,总比以后不得不在陌生人面前才能谈情要安全得多。
其实,我很喜欢这些小故事的,有羡慕的成分,年轻的时候谁没有这样轻狂过,又无奈过。现在我经历的还是枯燥的实验和读文献,写方案和作报告,虽然承认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但又不得不,有位刚踏入搞科研道路的朋友对我说过‘现在我选的这条路很艰难,但我知道对我来说确是最好的一条路’,这位仁兄的话有触动到我,还不敢这样坦然说科研这条路是最适合我的,只能先说做好本分的,探究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再选择。
好吧,听我唠叨了半天,可能阅读这篇文字的你和此时在写字的我不是一个频道,那么你可能会很厌烦地扫一眼开头,心里嘀咕一句‘烂文’,哈哈哈,随你啦,祝开心!顺便说一句,我会找到个合适的点把这本书看完的,到时候再抽空写一篇完整的,时间有限,去做实验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