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编了谎话,他们都很高兴,于是,我把这个悲惨的世界,变成了一座乐园”。
——库尔特·冯内古特《咒语》
谎言,可以分为善意与恶意,善意善良的谎言可以为他人建造幸福的体验、塑造坚定的信念、规划美好的未来、提高前进的动力、给予生存的渴望。善良的谎言可以将原本处于黑暗、灾难、绝望境地的人,带去希望的署光。但有一种谎言却以自嘲、讽刺、滑稽的形式,去突出描写生活周围发生的一些荒谬、压迫、绝望、恐怖的事情。
喜剧电影大师卓别林用他极富想象力的表演,带给了观众许多欢声笑语;库尔特·冯内古特巧妙运用黑色幽默文学的表达形式来展现时代的灾难、荒诞的行径。曾经有一位不知名的人曾经说过,真正懂得幽默的人,代表着他智慧过人。卓别林与库尔特·冯内古特都是经历过时代甘苦的人,他们也亲眼见过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压迫,经历过恐怖的他们,更懂得用幽默来掩饰内心的脆弱,更愿意用幽默、喜剧的形式来呈现生活中的残酷、丑恶、阴暗与艰辛,也因此他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可以做到多角度、多方位的。美国著名后现代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他的作品《咒语》就以黑色幽默、喜剧、写实的形式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库尔特·冯内古特的长篇小说《咒语》以幽默荒诞的写作手法、碎片化的叙述形式、使用男主人公第一人称“我”的讲述方式,给读者讲述一名越南战争老兵哈特克的家庭、参战、婚姻、退伍、入狱后等生活经历。库尔特·冯内古特21岁参军,22岁母亲自杀而亡、23岁被德军俘虏被囚,35岁姐姐姐夫去世,49岁与妻子离婚,50岁他的儿子被送进精神病院,库尔特·冯内古特的这一些经历,我们都能在《咒语》中老兵哈特克的身上的到些许影子,所以《咒语》也可以看成是冯内古特的自传。
或许是因为库尔特·冯内古特是家中老小的原因,我们都知道身处一个子女众多的家庭中,如若想要得到家人的关注,你必须具备一种物质,而冯内古特就用喜剧的形式来取得家人的关注,他听喜剧、学喜剧、研究喜剧、掌握喜剧给他人带来的开心发笑的能力,就因如此冯内古特掌握了许多喜剧技巧,从而让他在之后的作品中运用的恰到好处。
库尔特·冯内古特,一位擅长以黑色幽默、喜剧形式撰写悲剧故事的文学家,有人说他是“当代的乔治·威尔”,也有人说他是美国的王小波,他还被曾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推崇为“美国当代最好的作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五号屠宰场》、《囚鸟》、《没有国家的人》、《猫的摇篮》,据说美国每个大学生的宿舍都会有那么一部冯内古特的书,他的众多作品还被读者归结为“与人为善”。以此可见,库尔特·冯内古特在美国文坛上有着一定的地位。
《咒语》的叙述手法过于凌乱与碎片化,如同生活中的随笔、日记形式,故事的情节没有固定的逻辑性,剧情跳跃,可以同时在故事中看到幻想、回忆、历史的混合。 《咒语》的时代背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越南战争,战争不仅仅给越南造成了三千万贫民的伤亡与经济的危机,同时也让美国的军事器械与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耗费,加剧了美国国内的军事、种族与民权等问题,然而这一切的切,伤害与损失最大的却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