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南柯一梦,黄粱一梦的故事吗?中国文化史上有著名的三个梦:一是庄周梦蝶,一是黄粱梦(也叫邯郸梦),一是南柯梦,都有其深刻内涵。黄粱一梦是说读书人卢生去赶考,经过邯郸一个地方休息,其中一个道士吕翁在做小米饭,卢生睡了一觉,梦见自了考上了状元,后来又当上了宰相,极尽荣华富贵,最后犯了罪,要被杀头,吓醒了,原来梦中过了四十年,醒来一看黄粱还未熟。吕翁笑咪咪对他说:怎么样,四十年荣华富贵很过瘾吧?卢生一想不对,我的梦他怎么知道?一定是个神仙。乃有所悟,稽首拜谢而去。
我们从心理学上来分析黄粱一梦的意义。哪怕在梦中,你也在和他人产生联系,否则你干脆做一些关于无人出现的美景的梦不香么?梦是第三人称的,色彩是灰度的,充满对人际关系幻想的现实世界的映射。那些梦中角色只是你思维的投射。它们完全存在于你内部,而不是与你分离的。
“每个人都是与你完全分离的存在”这种假设是无法证明的。
当你入睡做梦时,你是否认为梦中的其他人物与你是分离的,且距离你很远?梦里你有美妾娇妻,显贵一时,哪怕你中了几百万的彩票。你可能在睡着的时候认同这个假设,但是当你醒来时,你知道那是不正确的,不是现实世界里发生的,哪怕如梦似幻极其真实。那些梦中角色,梦中的经历,梦中的人际关系都只是你思维的投射。它们完全存在于你内部,而不是与你分离的。现在,如果你将同样的思维模式带入醒着的世界,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尝试探索黄粱一梦的意义。
没有固定的规则要求你假设每个人都和你是分离的。当你假设其他人都属于你的一部分时—就像你自己的梦中人一样—会发生相当神奇的事情。
人际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个人立足真实和现实的社会关系处理问题。无论何时你以何种方式交流,你实际上是在探索自己的不同方面。你意识到没有绝对意义的陌生人。在你的现实中也没有微不足道的人。每个人都是你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能教你一些东西。他们或者关系或许都是黄粱一梦的精神映射。
爱别人就像爱自己的一部分是同一回事。既然没有绝对意义的陌生人,既然没有微不足道的人,既然所有的人都是你的一部分,既然每个人都能教会你一些东西,既然你的所有部分都值得爱,那么没有人不值得去爱。爱别人和爱自己本质上是相同一件事。这或许就是佛家泛爱论的出发点。从
这种观点不一定准确,也不定正确。我想问你,世上有绝对正确的事情吗?追求准确或正确都太幼稚了。这是一种你可以利用耐心和练习来发展的技能。你不必为了从中受益而盲目地接受这里理念背后的哲学。情感上讲,这种观点会帮助你变成更有爱的人。你会基于这种观点开始更轻松地结交新朋友,你的社交生活会达到了新的高度,你的人际关系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你可以轻松地开始与刚认识的人进行交流,就好像你们已经是好多年的朋友一样,而且出你意料的,他人也会报以善意回应。
与其同他人“破冰”,不如假设没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