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压倒一切事情的传统节日,哪怕是家里的老人扛不住,在过年期间离世,传说也要用蚊帐遮起来,等过了三天年再去下葬。可我要说的是我同学的姑妈,她是选择大年初三离世的。按传统说法正月初三,还是在过年。
说起我同学的姑妈,我敢说在我有生之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比她命更苦的女人,可喜的是 正是她的苦才造就了一个有孝心有责任感的儿子,这是后话,以后再慢慢交待。
同学的姑妈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那个年代,一般家庭弟兄姊妹较多,女孩子读书的相当少。可她的家庭还不算家大口阔。因为家中一共只有四姊妹,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和她,所以她完全有机会去上学读书的。
那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只有两个哥哥可以读书,但也没有读完小学。等到她刚进小学读书,还算可以认识三两个字的时候,她的出嫁的姐姐,一夜之间回到娘家,提出要她帮忙引娃,就是带姐姐的的两个小孩。她的父母本来不想让女孩读书,就顺水推舟地替她应承了下来,就这样她永远告别了学校。
后来姐姐家的孩子能到学校读小学了,她早已过了读书的年纪,只能在家做一些打猪菜,给生产队放牛的小农活。
随着她父母的去世,她的命运开始了急转。她先是到大哥家生活。由于和大嫂子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就到二哥家,二嫂子和她有缘,代她就如同亲姐姐一样。俗话说,长哥长嫂当爹娘,没想到二哥二嫂也能当爹娘。所以没有多少文化的她,自然就对二嫂的话言听计从。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同学的姑妈出落得如同画上的美人,尽管不识字,但有许多人,到她二嫂家来提亲。可二嫂偏是看中了本村一个无父无母的民办教师,说这个男孩人心眼好,又有文化,以后嫁过去,肯定会享福的。你莫看他目前家里寒薄,没有父母,但以后也免了赡养公婆公爹的负担啦。
我同学的姑妈对那个民办老师也很中意,觉得他无论是长相还是文化水平都是本村数一数二的,也就渐渐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准丈夫看待了。
为了促成我同学的姑妈与民办老师婚姻大事 ,二嫂便怂恿我同学的姑妈主动到他家去,说什么要让生米煮成熟饭。
同学的姑妈就按二嫂的授意,时不时到那个民办教师家,帮她烧火做饭洗衣服啊什么的。有一天,同学的姑妈晚上做了几碗很有看相的菜,那天民办老师一时高兴,多喝了二两酒。
人道说,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当晚那民办老师在酒的作用下,和我同学的姑妈,共渡了云雨之桥。
当同学的姑妈发现自己的例假有两三个月没有来时,有点慌了。她担心自己没有文化,被民办老师给甩了。于是她把这事说给她二嫂听,希望二嫂给她早拿主意。
二嫂对她若无其事地笑笑:担心什么,你迟早是她的人。二嫂又说了些宽慰她的话后,她的一颗悬了好久的心终于放下了。
怎奈“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正当同学的姑妈沉浸在做母亲的美梦时,那位民办教师由于自身过硬的文化基础,加上平时从没放松学习,就考上了当时本地的师范学校(当时国家政策规定考上中师是免费读书的) 。同学姑妈的二嫂,为她小姑子的婚事,特地跑到他所在的师范,问这小子何时举办婚礼,他以学习为重,一拖再拖,后来干脆不提这事了。
眼看着同学姑妈的婚事要弄扎了 , 她只能强忍着泪水往肚里吞。后来,又在二嫂的帮助下,偷偷将胎儿打掉。
再后来,同学姑妈就嫁给一个家大口阔的人家的男子。好在那男人还有一技之长,能开手扶拖拉机,当时分田到户的时候,还是可以为家里增加一点小收入的。
可这收入也没能保住,主要是同学的姑妈怀了几次葡萄胎, 用了不少钱。后来怀孕正常了,又接连生两个女孩。
因为农村受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他们家还想生一个男孩。但为了生那个男孩,也罚了不少款。
自从老三这个男孩出生后,同学姑妈家还算过了几年安逸日子。可当二女儿出嫁,儿子读大专后,家里开始走下坡路了。
先是同学的姑爷得脑瘤,当时在省城三甲医院做开颅手术,花了八万多,才算把人保住了,可这位姑爷却成了半身不遂的残疾人。家中的鱼池和农田只能压在同学姑妈一个人身上。
可怜同学的姑妈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丈夫,还要到鱼池和农田里忙碌,再加上家中生活条件很差。后来就让黄胆肝炎和静脉曲张等先后找上了门。当然这时候,儿子已经毕业在南方打工了。
由于同学姑妈在乡镇医院住院期间,没有人悉心照料她的丈夫。最后这个苦命的男人,一想自己长期下去,对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们是一大拖累,于是强忍着眼泪 ,不知怎么从轮椅上,来到床边用一根细绳子了结了自己的一生。
这是同学姑妈还没出院时,她的邻居发现的。当时,他看这家房子有几天没有开门了,也听不到里面有任何声音,包括电视机的声音。于是胆大的邻居找几个村民把门撬开了,结果就发现了眼前的不堪忍睹的一幕。
我同学的姑妈安葬好自己的丈夫后的第二年冬天,不知怎么让心脏病找上了她。这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心脏病是很难治好的病,即使换心脏,也难维持几年。何况同学姑妈家能拿出那样如天文数字一般的钱吗?
为了治病,只能找三个儿女要钱。三个儿女当中,就只有二女儿稍微强一点,但那也是靠她没日没夜在电机上做缝纫赚的血汗钱。当二女儿知道她妈妈生病后,二话不说,就用买来的二手车把她送到省城的三甲医院。当时共用去六万元医疗费,是三姊妹共同分担的。
不要以为同学的姑妈到省城医院看医生过后,就万事大吉了。实际情况是,同学的姑妈的那种心脏病是不容易康复的,回家了还要用药保着,每月要用三千多元吃药,才能勉强自理生活。这买药的钱都是三姊妹均摊。即使如此,一到冬季冷,她的心脏病还是要复发,复发了又只能到省城三甲医院治疗。
有人不禁要问了,既然这位农村妇女这样造孽,为什么不找上面弄个低保呢?是啊,这话有道理啊。问题人家在大数据上一查,说她的二女儿有小车(其实是辆二手车),再加上同学姑妈的鱼池承包给外人,一年七八千元收入,所以政策不允许。
再说到去年腊月底,她的儿子早已谈好了一个女友,准备正月初四那天完婚。说到同学姑妈的儿子,的确不简单。在为他妈妈用了不少医药费的情况下,还能在南方某省会城市,积攒着一些钱弄了一套房的首付,不然,怎么会有女孩同他恋爱呢?
这充分说明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是有道理的。极度困苦的家庭经济环境,早已磨炼了这个年轻人坚强的意志。
据说,他为了省下钱,每天都在自己的冠窝居里,把三餐饭菜做好了,用饭盒带到公司的微波炉上热着吃。再加上自己没日没夜的加班,终于存了房子的首付钱,于是就和那个志同道合的女友,一起存钱交月供。
当一家人沉浸在忙年的氛围和准备老三的婚事的喜庆日子里的时候,同学姑妈的心脏病又一次复发了。这已是第六个年头了,孩子们一听说都妈妈的心脏病又犯了,一个个都像霜打得茄子。因为这几年来,他们弄的钱基本上一半都给了医院。
当时是腊月二十三,同学的姑妈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病情比先前严重得多,已经是呼吸困难,不停地喘气了。
没办法她又一次来到了省城医院看诊。先交五万元就进了住院部。也别说,三甲医院的确比一般医院厉害。过了一周,同学姑妈的病情就有了好转,人也不发烧了,喘气的症状也得到了缓解。
当时医生对病人的儿子说,如果情况好,你妈妈半个多月,就能出院,大概到正月初十左右吧。但回去了之后,她的每个月保命的药要翻倍了,一个月要六千多。
这样的话不知怎么传到同学姑妈的耳朵里了。当晚,她硬是吵着要出院,被三个儿女给暂时劝住了。因为当初同学的姑妈也答应过,不管病得怎样,都要能挺到看到儿子牵儿媳妇的手拜堂的那一天。而且三姊妹也商量好了,只留大姐在医院陪护,二姐去操持弟弟的婚事。
因为同学姑妈的病,两个姐姐都没有回自己家过年,尤其是二姐去年在南方打工多日,刚回到家里,她那刚读幼儿园的儿子,一把抱住了她说:
妈妈,现在快过年了,看这回你还到哪里去。
妈妈现在还不能留在家里,因为外婆病得非常严重,等外婆的病治好了,我就立马回家。
无奈之下,两个姐姐和刚从南方回来准备年初结婚的弟弟一起在医院陪他们的这个苦命的妈妈。
到了除夕之夜,当亿万人民沉浸看春晚的节目的快乐时,同学的姑妈又一次吵着要出院回家,而且这次要回家的态度如此坚决。说如果不答应她的条件,就拒绝吃药打针。无奈之下,三姊妹匆匆给她办了出院手续。正月初一的上午就回到了家。
当晚,同学也知道她姑妈的突然回来,不是什么好兆头,一定是怕以后再浪费儿女们的钱,才作出的生死抉择。然后同学就打电话过问了一下她姑妈的病情。从电话中同学听出她姑妈的声音没有前几天在三甲医院响亮。
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二,天气实在太冷了,外面在下着小雪。同学带了一些鱼丸子和一些卤菜等,叫了一辆小车直奔姑妈家。
一进门,发现三姊妹正在后面连接厨房的天井里烤火,几根枯树架在一起,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我的同学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去房里照看你们的妈妈,在这烤火。老二说,妈妈正在睡觉,雨要我们不打扰她,她的房间里,有两个取暖器,热乎得很。
我的同学听了她的回答后,不放心,于是进房看她的姑妈,发现她姑妈已气若游丝,看样子情况不容乐观。
她于是就埋怨这三个老表,说你们不该把姑妈弄回来的。这里又不比三甲医院,一没有空调,二没有输氧,三没有医护人员,那不是叫她等死吗?
三姊妹听了之后,都默不作声。只有老二说:她铁了心要回来,我们也没办法。这六年,我们都为了她用了不少钱。就说今年,刚到深圳,做了三个月不到,就碰到疫情,关了那么多日子,到了下半年,疫情好转了一点,我做工的几个钱,又送给了医院。我家也有孩子要读书,我们也要用钱啦。说着说着,就伤心在抽泣起来。
同学听了老二说的话,眼圈也红了。的确这几年,姑妈的病也把三个孩子拖苦了。就看姑妈的的大姑娘,还是穿的原来刚出嫁的一件羽绒服。
同学帮她姑妈弄了点人参汤,准备给她喝。可她姑妈用仅有的一点力气摆摆手。在那里陪同了半天,同学回来家后已是晚上八点多了。她不放心,又打老二的手机,发现她在车上。
我们现在去邻县去,妈妈刚才对我们说,现在一定要把二舅爷二舅妈(同学姑妈的二哥二嫂)接来,一定要接。现在路上下雪,又是晚上,我和弟弟两姊妹换着开车。大概三个小时后,就能将二舅舅舅二妈接到我们家。
结果到了初三凌晨零点 ,也就是同学姑妈的二哥二嫂刚来到她家,正拉着她可怜姑姑的手,刚准备对她说些宽慰的话语时,同学的姑妈就撒手人寰了。
这个可怜的人选择春节离世,是为了不再拖累自己的儿女,这是一个善良的灵魂,做出的一个无奈的决定。
口述:徐小星
编辑整理:只说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