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毒很狡猾,不要心存侥幸
疫情防控,1.5 米就是安全距离吗?还是佩戴口罩最安全。
防控专家张文宏表示,研究发现,人与人互相说话时,唾沫喷出的飞沫可以到达6米,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
疫情期间,全球最受欢迎的物品是口罩,今天还流行着一些很温暖的话:“戴口罩,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因为爱是最好的桥梁。”,“你戴口罩的样子很美,你的眼睛,就像夜空的星星。”当我每次戴上口罩时,感觉更有安全感了,爱自己就等于爱别人。
比如,防疫专家钟南山院士2月7日曾说“戴口罩是有用的”,7月10日还在说:“病毒很狡猾,我相信人永远比病毒聪明。” 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我们当科学防控、精准防控。
反观美国在疫情暴发以来,很多民众接受戴口罩和保持适当距离的防护措施,但心存侥幸心理,认为免疫力可以战胜病毒,事实是疫情持续暴发,还未出现拐点。
可是,不戴口罩疫情怎么压下去?飞沫传播不知道吗?病毒可没长眼睛,英国首相不就中招了,你以为自己是总统就不会染病吗?
二、个人主义虽自由,集体主义更宽容
为什么海内外在戴口罩问题上出现巨大差异?
疾控专家张文宏强调,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是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同。
美国受个人主义文化影响,喜欢在社会生活展露自我,强调独立,以表明自已与众不同;我们中国人受集体主义影响,自我展露范围有限,对外宽容接纳,能更好的保护共同利益。
“我认为尤其在医院那样特定的场合,你要和士兵、一些人谈话,他们中间有人刚离开手术台,戴口罩是了不起的事。”特朗普总统在视察完军队医院后对媒体说道。这句话,很温暖和贴心,会启发民众放下自己所谓的自由,从而关注到大众的健康需求。
美国民众曾一度视口罩为“洪水猛兽”,经历几月的疫情防控和大选宣传活动后,总统终于在公众场合戴口罩了,他不再表现出不喜欢戴口罩的情绪,虽然这个故事来的有点晚,但感觉充满了喜感,总统已经随从公众的意愿,变的有些“可爱”和“酷酷”。
三、换位思考,利人利己才是王道
在这场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战役中,在公共场所戴口罩不仅是个人的私事,关乎个人的健康,更是一件公事,关乎公众健康权益和防控疫情的全局。
三国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戴口罩,事虽小,却是大事,对己对人都益处,何乐不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掌握了科学的防控利器,识别病毒的狡猾伎俩,才能战胜疫情。
《菜根谭》记载:“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更多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才是王道。
这次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悄悄改变人际关系。在风云变幻、世事难测的今天,我们都是“木桶效应”里的人,你、我、他,我们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是彼此的需要,彼此的依靠,我们更是彼此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戴口罩,是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必须的一项措施,人人都能居安思危,对待疫情不心存侥幸,站在“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心存悲悯,休戚与共,必然会战胜疫情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