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的口碑崩盘,呃,,,其实片子倒没有这么烂,我看什么片都会睡着,包括星战和复联。
我觉得最大问题出在营销上,姜子牙一再和哪吒绑定,但是哪吒就是一个爽片,观众抱着看爽片的期待进的影院,看到的却是一个拧巴的姜子牙,用电商的话来说就是粉丝群不精确。一群习惯买9.9包邮的,突然被引流到兰博基尼的卖车现场,不马上走人才是奇怪的事。
今天其实我想说的却是姜子牙这个角色设定。
影片中的姜子牙 是非常拧巴的人,比起哪吒那种无所忌惮,彻底的爽,姜子牙却一直在等待中徘徊蹉跎。
为什么“中国式君子”总是一副拧巴的样子呢?因为所谓正义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起源于熟人社会的儒家,它的道德准则一定适应那个小国寡民的状态,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这套道德越来越不能适应需要,统治者不停的对儒家进行改造修剪,到了最后,儒家已经完全失去了本来的面目。
如果一个读书人只是把儒家经典当做进身之阶也就罢了,反正只是口是心非的做做表面文章,只要考上了,书烧了撕了卖了也都随便了;
但是总有几个不仅仅把儒学当工具,还把它当信仰的极少数,会陷入到一个精神分裂的两难困局中。所以越是真心信奉儒家的信徒,越是拧巴。年轻的王阳明就是如此,若想立言立功,世俗的成功是必须,但是世俗的成功又必须要走背离儒家精神的方便法门,这又是硬核儒家信徒绝不愿意选择的道路。
当王阳明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儒家精神面对百万军时,他是幸运的,因为终于他找到了不走世俗路的成功道路。虽然事后依然被打压,但是已经建立的军功无法被磨灭。
为什么历史上真儒家都拧巴?
因为越是透彻了解儒家精神,就越对经世之道深恶痛绝,王阳明年轻的时候就走火入魔,快成精神分裂了,幸好宁王叛乱给了他一个发泄的出口,一顿爆锤之下反而成就了他的功名。就算太监们群臣们再想构陷,也磨灭不了他的军功,何况小王同志说出家就出家,根本不和人掰饬道理,真的拿他没办法。
假道学太多了,真在乎的人,反而就不好意思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