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阅读者的九大特征
阅读时明确阅读的目的;
总是能够联想他们以前学到的知识或阀读过的文字;
确保他们是真的理解所阅读的文字;
尽可能地观察和分析文中的图片;
预测阅读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他们的脑海中想象;
对他们所读的内容能总结;
总是努力理解新的词汇;
将阅读当作发好,持续阅读。
序言:阅读的定位是教育,而不是教学,是引发学生喜欢阅读的自主力量。引发自主力量的核心是培养他们真正热爱阅读,养成一辈子都阅读的习惯,而不仅仅是“课堂阅读”“考试阅读”和“被动阅读”。
阅读理念和价值
阅读的转型:从教学到教育。阅读应该是教育,而不是教学。
阅读不仅能丰富认知,还能塑造大脑。
多伦多大学应用心理学和人类发展学教授基思.斯坦诺维奇曾说:“阅读能力增长缓慢,会导致孩子在认知、行为和动机方面的负向累积。会阻碍孩子学术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并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越长,孩子在更多的认知和行为领域的表现会越差。”
“得语文者的天下”,不仅包含在所有学科的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是学生有足够的力量、自信构建学习人生,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得生存发展的能力,成就自我的“天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阅读方面也是如此。要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应当是热爱阅读的人。光是自己读还不够,还需要交流。父母要把自己的阅读经历、收获、兴趣主动与孩子分享。更为重要的是,家长要引导孩子将他们阅读的收获与大家分享,进行交流和对话。比如:在阅读故事后,可以让孩子复述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讲讲里面的人物,他们的性格、爱好、关系等;也可以谈谈故事所要传达的观点和主旨。
交流和分享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理解文本,们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效能感和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陪伴孩子,引导、鼓励孩子勇敢表达,并及时肯定孩子的阅读成就。所以,家长并不是将一本书扔给孩子自己读就好了,而不是不断与孩子交流、分享。
兴趣、阅读量和方法是“三驾马车”
要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因为兴趣是开启阅读的大门。快乐和自主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在阅读的启蒙阶段,应秉持“孩子喜欢什么就让他们阅读什么”的原则,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乐趣,并慢慢爱上阅读。
其次是阅读量的积累,“熟能生巧”这个词语能贴切地说明量的重要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没有途径,只能靠大量的阅读。有研究证明,一般幼儿每年的阅读量要达到50——100万字才可以邮箱提高阅读能力。此外,孩子在海量的阅读中才能培养持续性和连贯性。日积月累的阅读过程,也是培养他们专注力和耐心的过程,不管是对于孩子的阅读或是未来事业,这些都是最重要的品质。
最后是阅读方法。阅读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阅读习惯需要培养,是阅读期待不断满足进而又提出更高期待,最终成为“习性”的过程。
一个阅读者终身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养成要经历三个阶段:从小时候的“自由王国”开始,激发兴趣,鼓励孩子大量阅读,孩子喜欢什么就让他阅读什么。到第二阶段是“必要王国”,教师和家长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有效指导,让学生从兴趣走向习惯真正学会阅读。尤其是在学会阅读的关键时刻——小学阶段,阅读困难的学生需要他人的介入和帮助。到了阅读习惯和能力养成后的阶段,他们又回到了“自由王国”,此时的阅读变得高度自由化和个性化,可以完全凭个人 爱好和需求进行阅读。此时如果强迫阅读者停止阅读的话,他就会觉得“面目可憎,寝食不安”。
阅读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重视阅读的家庭,一般来说家庭关系更为和谐,亲子关系更为融洽。因为父母与孩子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交流和沟通也更顺畅,默契感也更强。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孩子勤劳、谦逊、虚心、善良、担当等品格。
孩子的成长包含两个方面:“成人”和“成才”。阅读在这两方面的作用都不可小觑。
从“成人”的角度来看,阅读让孩子成为人性意义上具有优秀品质的人,如具有良好的品行、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及善良高贵的灵魂。我一直建议孩子阅读三种书 籍:传记、历史和小说。传记是“优秀灵魂”的重现,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他所看到的榜样以及榜样里的故事。或许我们不能成为伟人,然而我们可以成为追求卓越的人。也许,孩子无意间读到的某个人的某句话,就成为了他生命中的 “伏笔”,成为人生中顿悟的“拐点”,或者激发梦想的“打火器”。历史是“人类 经验”的重现,孩子可以从时代兴衰和历史轮回中找到来处,觅到归处。小说是“生 活世界”的重现,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个人世界和生活世界互动的结果,生活世界越丰富,那他的个人世界也就越丰富。
从“成才”的角度来看,科学家们的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基思·斯坦诺 维奇教授借用了莫顿的“马太效应”解释他发现的早期英文阅读能力的差距导致孩子间学术成绩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现象:启蒙阶段阅读能力越强,孩子随后的学习能力越强;到小学三年级或四年级之前还没有打下良好阅读基础的孩子,在学习其他技能方面将会终身面临挑战和困扰。
家长和老师在孩子阅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应该是:抓住孩子的兴趣点,适当地引导,将孩子的视线引向更广阔的阅读世界。例如,孩子对加菲猫感兴趣,可以推荐其他关于猫的故事的书籍,或者有关猫的科普材料等。又如,孩子如果喜欢阅读《西游记》,可以趁机鼓励孩子阅读唐代高僧玄奘的故事,然后进行分析和比较。
在孩子阅读时,家长需要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兴趣在哪个方面,呵护这种兴趣和爱好,并鼓励他慢慢拓展阅读的范围,在深度和广度上更进一步。家长和老师是孩子阅读兴趣的守护者和摆渡人。
阅读自我效能感如何培养?这里有三个原则:
感受成功原则。在阅读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阅读者产生更多成功的愉悦体验,减少失败的不愉快体验。
尊重支持原则。尊重读者的主体地位,调动读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把对阅读者的情感支持与他的积极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无论家庭还是学校,阅读氛围的创设和条件的创造都非常重要。如果父母是阅读爱好者,那孩子也会耳濡目染,成为天然的阅读者。这样的情感支持非说教可比。
异步发展原则。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有所不同,家长和老师应在尊重的基础上适当予以引导拓展。
阅读是输入,关键还要输出
为什么要阅读?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阅读能促进阅读者认知水平的提高、改变思维结构和模式。但机械、简单的阅读很难达到这个目的,只有建立在分享、思考、分析和输出基础上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在输出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作用必不可少,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结构、情感等元素,交流为何喜欢这本书,喜欢哪个角色或者哪段描写等,诸如此类的话题。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有意识地带着思考去阅读,这也是效能感的体现。
家长和老师也可以尝试着鼓励孩子做些笔记或者摘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的感想或联想,发现书中写得好的地方,都应该鼓励孩子记下来,认真琢磨。记笔记或摘要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选择和分析的过程,最后这些笔记或摘要融会贯通,就会变成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家长和老师还可以鼓励孩子用多种方式表达对故事或文本的理解。
角色扮演、课本剧、故事续写、故事改写等都是阅读输出的形式。这样的输出对于阅读兴趣的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阅读量的积累都是十分重要的。当阅读变得充满快乐时,阅读者自然就会更喜欢,也更投入。对于低龄段的孩子来说,阅读的兴趣和愉悦感就是敲开阅读大门的金石。
阅读这件事,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幼儿发育过程中
存在着九种敏感期:
0~6 岁是感官敏感期
1.5~4 岁是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0~6 岁是动作敏感期
2.5~6 岁是社会规范敏感期
4.5~5.5 岁是阅读敏感期
6~9 岁是文化敏感期
3.5~4.5 岁是书写敏感期
2~4 岁是秩序敏感期
0~6 岁是语言敏感期
阅读与感官敏感期、阅读敏感期、文化敏感期、书写敏感期、语言敏感期这五者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敏感期内,大脑需要一定的外界刺激,以建立和稳定脑结构,促进机能的发展。因此,在敏感期内展开深入持久的阅读活动正是“好雨知时节”。认识到这些规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阅读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和无可替代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可谓箴言。因为一旦错过了这些敏感期,孩子的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就变得事倍功半,举步维艰。
不同的阶段要做不同的事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中,阅读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在儿童阅读的图谱和坐标中,首要阶段是“愉悦地读”(read for fun),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在阅读中体验到乐趣,获得阅读的“效能感”。
第二个阶段是“学会阅读”( learn to read),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和方法。
在进入“学会阅读”阶段后,阅读开始过渡到第三个阶段—“有目的阅读”( read for purpose)。此时阅读成为了一种获取资讯和知识的工具。
阅读的最后阶段是“学会思考”( learn to think)。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熟读而精思”就是要咀嚼与消化所读的书,其特别之处在于解码文本所隐藏的深层含义,追寻理解,激发思考,深谙文本对于现实生活的隐喻和折射。
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四个关键词:持续、分享、适合和思维。
1.持续
我们始终要让孩子明白:阅读不是一时之事,而是一世之事。
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写道:“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人离开这个世界最美好的方式就是与亲人和书籍相伴,与书相伴是对人生最好的“奖赏”。
2.分享
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的秘诀在于分享。
3.适合
为孩子找到合适的书籍很重要,不然,孩子阅读时味同嚼蜡,坐立安,时间一长,会彻底丧失阅读的兴趣。
4.思维
有效的阅读常常需要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高阶思维,具体表现为推断、解释、整体感知,评价鉴赏、联结、运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