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主动或被动的去寻找其中的规律,但往往成功的规律,总是隐藏的特别深,只有通过浸入骨髓的那些书,那些事,那些人,或许才能找到一个真正的自己,也能真正的明白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重复着那些历史。进而,变成一个我们想成为的那个人。
一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周遭的一切都会对我们造成必然的影响。我们不能对于身边的同学朋友或者是同龄人的成功熟视无睹,虽然在我们眼里对于成功的定义有些许的偏差,但在内心的深处,隐藏着深深的不安与焦虑。对于自己的处境,我们无法释然,心里只是会问一句:为什么我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不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一事无成。那些春风得意的成功者,他们难道真的有三头六臂,是玉面飞龙不成?风光的背后,我们看到的还是风光,顺风顺水,好运连连。在赞叹别人成功的背后,不禁想问自己,我在做什么?
每次想到这相问题,内心总会感到不安,一种强有力的手在搅拌自己的脑袋,却始终得不到一个结果。
二
想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人无关乎小学课堂上回答的科学家,书法家,作家,飞行员等等。毕竟当初的这些回答,仅仅只是在一堂课上的表现而已,甚至我们已经无法记起在某个瞬间,我们说过那样的话,更有甚者定会选择性忘记。也好,周星星说过:记忆是痛苦的根源。
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我们得知道人是个什么样子。而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人来说,无非两种:你身边的人与你看过的书。
想到身边的人,就一定离不开自己的童年。不错,童年是快乐的,灿烂的,有太多的美好的回忆,但关于主题中据说的你身边的人,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有那些。90年代的乡下,都是些纯朴的素人,村里有能力上大学的,基本都会逃离这个所谓有家乡,产生不了交集。心目中的人,只能从父辈们的为人处世中去探寻。对,我要做一个勤奋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爱劳动的人,一个细心的人。而这些在技术层面的为人处世却始终引领不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什么。我们只知道读书才会有出息,却从不知道要读那些书才会终身受益,而仅仅只是几本全国通用的教材。身边充斥着勤劳与懒惰的,好与坏的人,分辨人的标签少的可能。能做的事情出了学校,就剩下玩玩玩,这就是他美好回忆的前因,但这一切,现在看起来,风景并不好美。
童年留在一个小村子里,回忆里满满的都是一些无聊的事,虽然个中会有一两件非常有成就感事或者非常深刻的受教(挨打)机会,但却始终无法从内心深处点亮一盏灯,更无法照亮前行的路。好奇的世界,仅仅只存在于和小伙伴在山间追寻打闹。与外界失去了链接,看不到外面的高山外面的奇幻。听过的水浒的宋江,看过电视里的孙悟空,知道八仙过海,见过鬼哭狼嚎,却还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社会变化太快,从穿冬裙的讶异,到抢手的寡妇,活在田埂上的童年,变到了盖在合同上面的公章。人还是那些平平淡淡的人,依然生活在那里。但依然缺少精神的力量。
一个更大的问题浮现了出来,留在农村的那些人,现在还能在小孩的心中种下希望与理想的种子不?我相信,荒芜的田地不能,麻将牌桌不能,坐吃等死不能。如此一想,我是幸运的。
书里的人,我已经记不得了。并不是遗忘,而是没有,如果历史教科书里简单的人不算的话。
想起一句话:你读过的书,会溶入到你的血液,浸入到骨髓,最后变成一种叫作气质的东西。当我们眼界有限,思维空白,经验匮乏,智慧不足的时候,读书或许是一件成本最低的事情。通过一本书,我们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活法的人,他们存在于实现的世界,你却从未知晓;居然也会有这种思维想法的人,为什么我之前没有想到;世间还会有这么一种令人悲痛欲绝的惨剧;有那么些人心复杂阴暗扭曲的人,世间并不美好;也会有荡气回肠的侠骨柔情,亦有忠君报国爱民如子贪赃枉法卖国求荣庙堂深远;知道岳飞为什么死,为什么必死?也知道空城计之妙在何处,更会感叹世人所追求的一切,其实都出现在过往的典籍之中,进而会想到活着,也会想着死后,从那里来,到那里去,在这个世界要做些什么。
历史,就像一片叶子,每次都会掉到同一条河里,只因为这棵树孤悬在河中间,而这棵对,就是人心。惊叹于历史的重演,我们主动或被动的去寻找其中的规律,但往往成功的规律,总是隐藏的特别深,只有通过浸入骨髓的那些书,那些事,那些人,或许才能找到一个真正的自己,也能真正的明白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重复着那些历史。进而,变成一个我们想成为的那个人。
三
焦虑是无处怒放的生命演化而成的困扰,把本该行动的时间,放在了所谓的思考上。而我们却总是读书太少,却特爱思考。不过,当焦虑来的时候,可能就是想清楚我想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