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制造2102金志祥,因为选择了张淑娟老师的《大学生学习思维与认知》的课程与大家在这里相遇。也感谢老师,让我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1)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 (作答要求:选一个我们课程中的知识点,详细展示,并标明出处)
大概是从刚开始学习以来,我的学习就是“老师讲什么”我学什么,甚至老师讲的我都还有不少没搞懂,甚至老师也会明确的说,“我没讲的不要去学”。直到上了大学,我仍不觉得这样有什么问题,但我很明显得感受到了一点,那就是老师教的知识不够用了。所以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一个时期:不管是什么,我都去学,就好像一块海绵扔到水里,不管是海水还是河水,甚至是泥水里,它也在吸收着水分。倘若是干净的水源,自然是没什么问题,若是吸收的是污水,那就很有可能会让内部腐烂,海绵自然也就没用了。
到后来我终于明白,无论知识还是知识的学习都是一门讲究的学问。
1.知识是能指导你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有可能给你带来好处的信息。
2.我学习的知识,应该是有体系的、长期有效的、有繁殖力的、反脆弱的。
关于定义知识的版本,有很多,张淑娟老师给我的这个版本我觉得非常贴切。从这个定义上便不难看出:知识就应该是能给你带来好影响的东西,而且从长远来看,知识带来的好处往往会比其他现实的东西更多。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所能够掌握的知识也是有限的。所以,从某个方面来看,选择所要学习的知识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其实我们也有经验了,知识往往不是我们刚学习或者刚掌握就能应用到生活中来的,它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在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所以我们所要选择的知识类型应该是长期有效的。
零碎的学习看似能让你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但实际上,浅尝辄止的学习只是让你了解到知识的表面,但真正要把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让知识给你带来好的影响,能成系统的知识或者说有体系的知识才是你最好的选择。
如果说我在学习完一种知识之后,我会迫不及待地去想要了解更多类似于此的知识,那这就叫做“有繁殖力”的知识。有繁殖力的知识会不断地驱使你去学习。而且未来你会更有可能因此而“丰收”。
从刚开始学习甚至一直到现在,我所学习的东西往往都是被前人验证过无数次、被学界所公认的正确的知识,不会将我们导向错误。这种知识不再是虚无飘渺的,它可能就被应用在你身边,而类似于这种的知识就像是永不过时的宝物,不论在哪一个时代,它都有着巨大的价值。当然,并不是说不要去学习前沿的、不确定或者还未被探索完的知识,而是只有当你把现有的、已被证实过的知识搞懂了,才有可能探索到那片未知。
(2) 我是怎样用它的? ?(作答要求:展示上述知识点是如何指导自己的学习的,要求有时间、地点、具体的知识、自己之前的做法、优化后的做法等)
我是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的,在上个学期我学习了C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的高级语言。我对计算机此类的比较感兴趣,所以我除了学习C语言,还学习了C++、python、机器人及智能车制作等。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除了学校安排的C语言,其他我所想要自学的并没有坚持多久,而且到现在已经基本忘得差不多了,甚至连C语言我都已经开始遗忘了。
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C语言完全满足“我所应该学习的知识”的所有条件。只不过,上个学期由于我野心太大,想要同时掌握多个知识,所以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地步,学习知识的过程最忌讳就是不专,所以我现在的学习关于计算机语言方面的知识,都是学完一门再学一门,而不是想要追求所谓的“齐头并进”。说实话,追求这个除了让说出去有面子之外,只会让你在学习的时候脑子更晕。
我还想怎样用上它? (作答要求:设想新的应用情景,其他要求见第二问)
(3)
记得在课未开始之前我就问过一个问题“学习思维能否应用到生活其他方面上去?”老师的回答是“你说的思维方式是哪种思维方式呢?你说的生活又具体是哪一方面呢?”我想老师的意思是,不论什么思维都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但往往不是完全一样的。就像学习知识一样,定下人生目标并为此执行也不是一件小事,一个好的目标会引领你去你想去的方向,而且快捷,也不会因为迷茫而失去方向,在你完成一个目标之后,你甚至已经立马知道你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了。这不是和知识的学习很类似么?我在学习知识上犯了“贪多“的错误,而导致几乎无所获的前车之鉴,不也可以作为我选择和制定人生目标的后事之师么?人生的目标不应该”多而远大“,应该”一且可行“。
我觉得我很贪心,总想要学习更多知识,却囿于时间精力或者其他因素,不得不去让自己选择性地去学习。不过,这也未尝是一件坏事。学习知识的过程在我看来,已经变成了一个为未来的自己“添衣”的过程,要呈现出什么样子,去选择要学习的知识并督促我去学习。我并不知道我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未来我会从事什么工作。但我希望,我所学习的知识能够被我所应用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