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天蒙蒙亮,室外就传来阵阵叫唤声“鸡啰啰……”早晨正是鸡群外出觅食的时候,张婆却在早晨叫唤她的鸡回家。说是不正常,其实也挺正常的。每年秋收时节,晒谷场上铺满金黄的稻谷时,她都会在早上唤鸡回家……
白露后,村里早晚的气温极低,6点明晃晃的太阳已经升很高了,依旧像夏天一样努力散发的万丈光芒。但是低气温的清晨,这看着刺眼的太阳也失了夏日的雄风,让人不畏惧,也不流汗了,阳光落在皮肤上是温暖的舒适感。打谷场上数十只鸡正享受着温暖的日光浴,悠闲的啄着稻谷,时不时习惯性的用爪子刨着稻谷堆……张婆养了十只鸡,也混在鸡群中,吃着别人家的稻谷……
张婆已经寡居近5年了,年纪也快70了。她满脸的皱纹,佝偻的背,瘦小的身量,常年都说自己身上这里难受那里疼,但是一幅尖声利嗓以及常年不停歇打工挣钱同时还种地的精力显示着她的康健。
这是一个神奇的婆子,她信佛,初一十五吃斋,其实平时自己在家做饭也总是吃素,她说胃不舒服,吃不了荤。但是夏季出去帮别人插秧,主家提供饭食,荤菜必不可少,她吃的比谁都多,每年插秧季节,她都比平时的其他月份养的要好些。有一次帮人插秧正好是当月的农历十五,按照她的信仰,这天是必须吃斋的。但是她也吃了肉,事后主家开她玩笑“张婆,今天可是十五呢!您今天可开荤了,菩萨会不会怪罪啊。” “哎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怎么不早说啊,我这不该吃啊,哎呀,这回去可得给菩萨赔不是去哦!”张婆提高了尖利的嗓音,一幅痛心疾首的模样急切的说道!……后来,这事成了村里的人的笑话,每次她说她吃不了荤,吃了胃疼,人家就说怎么吃别人的吃的下啊,也不忌讳什么初一十五的!……
她对儿子媳妇也让村里人觉得有趣。张婆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那个年代的人对儿子那是格外心疼和看重的。张婆自然也是,但是她的做法却又与旁人不同。
她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回家时,她总念叨她的儿子。但是她的儿子媳妇从来不愿意回家。不管夏天放假还是冬天放假,她们最多只会象征性勉强呆三五天立刻就走了,别人家的孩子会在家呆上个把月。即便只这三五天回来,张婆也是不着家的,早出晚归,家里从不收拾,更不用提给孩子们做顿饭。隔壁两家的李婆婆和王婆婆跟她说“你不到家做饭,好呆宰只鸡给他们自己烧啊。” 张婆答:“哎呀,我这儿子媳妇都不吃荤啊,杀了又不吃,不是浪费了哦。他们就爱吃点青菜。……”村子里年轻的人说“我妈要是这样,我也不愿意回家哦!”
这是一个嗜钱如命的婆婆,对自己对孩子都很抠,养鸡,大约也是抠的。不然也不会每年秋收时圈养的鸡就跑了,然后吃着别人家的稻谷。
下午6点,张婆刚从地里回来,又操着她尖利嗓音叫唤着“鸡啰啰……”,但是一直圈养的鸡根本不理会她,也不清楚回去的路,都各自在草丛里闲逛。她拿着一根棍子,嘴里一般唤着,脚下一边轻轻的靠近鸡群,想把鸡赶回去。但是三家婆婆的房子都挨在一起,每家都养了鸡,根本分不清。李婆和王婆在边上看着,也不吱声,也不帮忙……
“哎呀,想它们下两个蛋给孩子们吃,现在一只都不会去了。这迟早要全丢了的哦……”张婆带着哭腔,声音里夹着对畜生不听话的愤怒。李婆是她的妯娌,开口说道“我的鸡是认识路的,回了我的鸡笼那肯定是我的鸡。你鸡没出来过,自然也不会往我这边跑!”
“哎呀,就是怕它合群了跟着跑啊。”张婆不满的说道,放佛自己的鸡已经被拐跑了一般。王婆在一旁冷眼看着,仔细留心着自己的鸡。她也不能全认识自己鸡,总觉得看着点比较妥当,听到她们的对话,也说道“你前天就说丢了一只,寻不见,都让你们把洞门关上,咋的不关捏?” “哎呀,你不晓得,昨天晚上去摘棉花,回来天都黑了,没喂鸡,半夜就都跑了出来。还是今早才发现的,早上寻了一阵也没寻见,赶着去下地,就没理会了。”
养鸡的都知道,鸡的视力在晚上几乎是0,看不见的,哪里会半夜跑出去。李婆和王婆都懒的怼她这话,只默默的看着她叫唤自己鸡,赶鸡回家。若是发现哪只是自己的,便赶紧喊一声“这只鸡是我家的呢”。
她在门口吆喝她的鸡将近2小时,一般吆喝,一边埋怨鸡不该出来,出来了不记得回去的路,又一边打着圆场“我门里出来的鸡,总是还有点印象的,不然早都跑去你们那边了”。说这话时,两只鸡正被她堵在门口,进退不得,但也不进她的门。
李婆问道“还差几只啊?”张婆说:”这两只进了还差2只呢。刚进去了6只。“李婆急忙回道:”明明差1只,哪里差两只了,家里6只,门口守了2只,就是8只。前天丢了一只都没寻到,一共就十只,哪里会还差两只?”这话一说,张婆守着两只不愿回家的鸡默不作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