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读书感悟】真希望孩子好,就要懂得什么是恰当的教育

书名: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作者:李跃儿。


作为父母,都想让自己孩子做个好孩子、好学生。

可是有些父母仍信奉一种观念:教育就是打就是骂、棒棍之下出孝子,并且依赖于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

等孩子长大了,往反方向发展是时,他们也会为自己辩护:我不是没教育孩子,我也尽力了。

他们没有思考,让孩子变好,是说服、是沟通,而不是做错事就打,用粗暴来使孩子改变。

如果孩子终日胆战心惊,结果会怎样呢?

希特勒,他的父亲是嗜酒如命和性格暴躁的人,他常常受父亲凶暴的对待。童年的希特勒最主要的情感体验是焦虑、紧张与残暴。他的生活就像永无尽头的恶梦。

最后形成了既不信任、也不同情,甚至仇视人类的个性。

加上他的母亲对他愚昧的溺爱,两种极端,使他性格严重畸变。

后来先是对自己母亲使用暴力,再后来便在世界范围内大打出手。

有一个罪犯,小时候有一次夜不归宿,被父亲提起来摔到墙上;再大一点时到歌厅唱歌,被父亲打得半个月不能起床。

结果,他初中没读完就辍学游荡,打架、偷盗、与女孩同居,涂口红扮“小姐”。他是案件里年龄最小、心肠最毒的一个…


凶暴会让孩子变形。如果一个孩子过着时时提心吊胆的生活,人格被以各种方式羞辱,生活里没有一丝温情与爱,总有一天,他会破罐破摔。

每一对父母都应该思考,孩子需要怎么样的生活环境,哪一种方式更适合他。


作者在书里说,她以前没有接触到儿童教育,她和她的先生也折磨过自己的儿子。她认识到已经13岁儿子心灵受伤太深了。

然后他们做出了改变,帮助儿子进行了心灵创伤的修复。现在他的儿子和他们的关系性质完全变了:儿子喜欢和他们玩了,他们会讨论儿子喜欢的话题了……


爱,一定是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这样的爱才有价值,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尊重孩子说话的权利 倾听孩子的诉说,充分尊重孩子说话的权利,这不是纵养孩子的行为,也不能视作听任孩子的狡辩,这...
    AParty传媒阅读 227评论 0 0
  • 我的父母亲,都是普通农民,他们的一生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勤恳恳,和所有农村人一样,种地,打工,挣钱养家,就是这样...
    呦呦球球阅读 303评论 1 2
  • 【姓名】 程小平【日期:2018.7.4】第45天 【一个目标】 我希望所有孩子在重点高中各科成绩优异,成为孩子们...
    lindacheng2017阅读 383评论 0 0
  • 批判性思维 本书的主要目是致力于帮我们成为一个会批判性思考问题的人。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海绵式思维与淘金式思维,一个...
    易秒阅读 266评论 0 0
  • 去年夏天,老屋被翻修了。它的外表和内在都有了变化。我回家,看它有点陌生。不过还好,它还认得我,依旧敞开怀抱表示欢迎...
    西梁人阅读 27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