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不必向流量低头

要是没有疫情,大家今天都该开工了。但现在应该有很多人和肉叔一样,改宅家里办公。不过没关系,无论在哪,新一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都要渣油啊。

刚好今天,肉叔准备分享的,就挺励志。

咱开始唠~有没有这种感觉,新年晚会嘛,就是年度爆红明星风向标。

但今年的山东春晚,请来了中国女排队员王梦洁、杨涵玉、教练员安家杰在和蔡国庆一起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也许很多不关注体育的老铁不知道她们。但无关热度,也不管流量,这次肉叔忍不住想聊聊——

中国女排。

而想聊她们的,也不只肉叔一个。

去年2019年,徐峥、陈可辛都不约而同地把中国女排搬上大银幕。

是不是纳闷了,近40年后,我们为什么还要聊中国女排?

一个词:超级女团。

1981年11月16日,日本大阪,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

中国女排以3∶1战胜日本。这是中国女排第一次拿到世界冠军。世界排坛上,从此有了中国女排的名字。

全国沸腾。

人们拿着手电筒、火把冲到大街上尖叫、欢呼,泪流满面。大街小巷灯火通明。

隔天,《人民日报》就将头版全部版面给了中国女排,号召大家学习女排精神。短短一个月,中国女排收到贺信、贺电和各种纪念品3万多件。

但。

尽管当时盛况空前,但40年后的今天,我们更难想象,“女排精神”这短短四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么说吧,那时的女排,就像拿一把玻璃锤子砸石头。

再难?也必须赢。

因为那时刚改革开放,中国人一下子看到了和其他国家的差距。焦虑、迷茫的人们期盼着远在一千多公里外的女排姑娘们能给所有人打一针强心剂——

赢下那块金牌。

因为它不只代表一个女排冠军,更代表所有老百姓在世界竞争中的信心:

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也能站在世界顶峰呢?

但,石头很硬。

上世纪60、70年代,世界女排竞争激烈。

除了美国、古巴、苏联女排这些劲敌,日本女排更号称“东洋魔女”,在世界排坛上名声很响。

要知道,日本女排早在1964年就拿下奥运冠军。后共六次拿下世界冠军。

日本队的教练大松博文更是出了名的严苛。

球场上不许歇脚,只要看见站着没动,一个球砸过来,就是紫红印子;队员发烧38度,照常训练。坚持不下去了,他甚至会骂:

像你这样活着也没用,不如死了吧。

但在他的魔鬼训练下,日本女排耐高压,作风顽强。

而当时的中国女排,还没找到对的训练方法。

1964年,周总理邀请大松博文来中国帮助训练。但当时很多队员因为跟不上他严苛的训练,练吐了、练晕了。

有意思的是,当时到场学习的,还有袁伟民。这个后来带领的女排姑娘们第一次夺冠的“超级教练”,当时还只是一名普通排球员。

短短20年,中国女排反超曾经的老师日本女排,拿下冠军。

怎么做到的?

只说一件事、两个人。

一件事:湖南郴州集训。

1979年10月,女排备战2个月后在香港举行的亚洲杯,到湖南郴州的训练基地闭门集训。

目标只有一个:

打败日本,冲出亚洲。

这目标有多难呢?

说个细节。

曹慧英,1976年组队后的第一任队长,1978年在世界女排锦标赛上拿到三项个人奖时,她却高兴不起来:

我(情愿)这个奖一个奖都不要,就希望全队拿一个奖。

那么迫切地想要整个团队得奖,是因为大家心里明白,组建3年多了。她们一直没能拿出真正意义上的好成绩。

上届她们惨败给日本、韩国,如果这次再失败,这支排球队很可能解散。

所以无论是教练还是球员,每个人都顶着巨大的压力,每个人都焦头烂额地想要拿出成绩。

但这次集训并不容易。

环境差。

训练基地连最基本的钢筋混凝土都没有,中国女排就在一个临时竹棚里练。

漏风漏雨,冬天更是冷得刺骨。

更可怕的,是训练场的地板。

糙毛竹拼接成,坑坑洼洼,无论是翻滚、还是飞扑,只要皮肤一贴地磨蹭,尖刺就直接扎进肉里。就这样,姑娘们一天也要打滚上百次。

电影《夺冠》中的场景

你现在去湖南郴州的训练基地的博物馆里,还能看见一件件简陋、怪异的棉衣褂子。而这些,就是当时工作人员连夜给姑娘们赶制的,防刺伤用的训练服。

可就是这些特制棉衣,都会被狠狠刮破。

训练条件苦成这样,放在今天我们真的很难想象。但比起环境,更苦的是——

训练。

要战胜日本队,就要比他们还能吃苦。所以教练袁伟民训练起来也毫不手软。

当时的队员曹慧英回忆:

教练有时站在凳子上,大概离我2米的样子,我身后无路可退,他就一个个球砸过来,我们把这叫“堵炮眼”。

有时在球场上有时根本看不见球,只能看见一道白光,没反应过来,脑袋被砸中就像被枪毙一样……

练极限防守时大家就真的有时候吓得腿都哆嗦,那时候就一个队员满场飞,教练东一个球西一个球,完了真是摔得骨架都要散了。

65岁的她,右手小指因为多次扭伤,无法复位,完全无法和其它手指一起并拢。

而且不只她一个人。

著名作家鲁光在他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中写过这样一个细节:

袁指导发火了:“不是我袁伟民和你们过不去,是古巴队、苏联队,是海曼、路易斯、冈萨雷斯和你们过不去!”他双臂抱在胸前,满脸通红,网下站着四川姑娘朱玲。

“接着来!”他不容分说地把球砸向朱玲,朱玲顽强地在滚翻救球。

“再来!”球无情地向朱玲身上掷去……袁伟民根本不顾东倒西爬的失玲是否能接住球,一个劲儿地将球往朱玲身上砸……冠军的路是这样的具体,这样的残酷!

教练袁伟民后来自己曾回忆:

我常常出难题,完成不了训练指标就不能下课,一堂训练课我挥臂1000多次。只要一人没完成,就全体陪练。

这样严苛的训练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每一天。

除了睡觉,每天的24小时里,所有队员就在训练场与宿舍不到100米的地方,进行着半军事化管理的训练。

只要天刚亮,姑娘们头都来不及梳头,就要赶去训练场练150次发球。

有一次,说好12点半吃饭,队员却一直没来。饭堂工作人员跑去球场一看,19岁的郎平正在加练。她当时被视为秘密武器,训她非常严格。

结果那天练完已经2点,吃完饭2点15了,只休息了半个小时又继续训练。

后来郎平回忆:

我觉得每一天是非常艰难的,一个人如果卯足了劲去坚持一个星期十天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觉得你一年这样下来是很不容易的。

1979年的12月11日,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上,年轻的中国女排以3:1战胜日本队。从这一天起,中国女排冲出亚洲,开始在全世界留下自己的成绩。

而这背后靠着的是一群人,一群女超人。

教练袁伟民说过:

一般的苦,常人都能忍受,超人的苦,只有战胜自己才能忍受。

铁榔头郎平,铁姑娘曹慧英,场上的灵魂孙晋芳,天安门城墙周晓兰,钢铁将军陈亚琼,独臂将军陈招娣……

她们就是这样的超人。

郎平。

“疯狂”的天才。

她1.84米的大高个,跳起来摸高能达到3.17米。扣杀强劲、精确,往往能一挥臂就“一锤定音”。所以被称为“铁榔头”。

她是整个80年代世界女子排球界“三大主攻手”之一。(另外两个是古巴的米雷利亚·路易斯,美国的海曼,都是当时排坛的强劲对手)

1981年获德国不来梅国际排球邀请赛冠军,个人获得“最佳攻球手奖”。

同一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就是郎平的一记绝杀扣下了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冠军。

个人还获“优秀运动员,当时郎平只有20岁。

5年后,只有25岁的郎平退役了——

长期高压的训练、比赛让她身上的伤病太多了。

运动员生涯后期,她甚至没法自己回宿舍。退役时,膝盖磨得就像六七十岁老人。

多年后,她依然因为运动员时期的伤病,一次次进医院动手术:

我膝关节(手术)比较多了,主要都是清理手术,做过7次,我的双胯做了一边一次,那个有腰间盘突出,(你可以发一个残疾证),绝对,我都不知道是几级了,然后颈椎做了手术,也是颈椎盘完全压迫神经,所以从整个运动创伤来讲,不下十次的手术。

整个髌骨软骨几乎没有了,不能剧烈运动,不然骨头碰骨头,非常疼。

陈招娣。

传奇“狠人”。

多“狠”?有次受伤左肘打着夹板,她根本没在怕,就靠一只手上场拼,有了“独臂将军”的外号。

再来,超负荷的训练身体消耗很大。有时她实在太饿了,营养不够,就炒个鸡蛋吃,渴了就自己跑去对着水管子喝两口。

简单吃完喝完,又继续上场拼。

受伤了怎么办呢?

那时候训练条件差,只能用胶布捆绑。

就她一个人,训练时用的胶布都能做几身衣服。

1981年中日女排最后决战,26岁的老将陈招娣在抢传一个球时撞到腰的旧伤。

疼痛,立刻触动着身上的所有神经。但她硬生生憋着劲儿忍着,直到教练袁伟民按照正常调度换下她,才好不容易可以下场休息。但没过多久,场上局势吃紧,陈招娣忍不住请求上场。

但伤病无情,腰像撕裂一样,越来越痛,越来越不听使唤。袁伟民不知情,看她不在状态,又换她下来:

你说行,为什么不拼?

陈招娣没解释,抹完眼泪又要求上场。

终于,中国队3:2拿下日本。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里,陈招娣已经疼得站不起来了。是队友背着她,一起上了领奖台。

2013年,陈招娣因病去世,骨灰中有5枚钢钉。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励志”。

当年和女排姑娘们一起出国比赛的记者何慧娴曾经对着镜头心疼地反复念着:

她们当年出国比赛,坐的是五等舱,五等舱啊……

是的, 那时的她们真的什么都没有。

只凭一腔血,一口气,一次次咬牙苦练,忍痛带伤参赛。每一次飞扑,每一个翻滚,都是这群姑娘们努力时最具体的样子。

郎平曾回答过什么是“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

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

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

依旧眼中坚定。

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不会为了她们激动得跑上大街欢呼流泪,但“女排精神”在今天,依然耀眼。

她们,在40年前被崇拜。

她们的精神,在40年后依然被需要。

无论什么时代,只有拼尽全力,才有可能成为自己的超人,成为时代的超人。

借此也致敬那些奋战在第一线的医生、护士们。

你们,就是我们此时此刻最耀眼的超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128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16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73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83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8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58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6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51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88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80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55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18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92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8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20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4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