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里有个笑话,说东北有人愣是把吉林的煤贩运到山西大同去卖;民间也有类似打趣挖苦的话,说某人干的净是些把石头往山里背的事。单从做买卖的方面考虑,别扭在哪里呢?别扭就在你要卖东西的那个地方,没人买你的东西!为啥没人买呢?因为那地方不缺你所卖的东西。
因为不缺,所以没人买,但如果缺呢?这样的商业情况又会是怎样?为此,韩非在《说林上》里特别讲了一则故事,曰:“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故事大意是说,鲁国有户人家,男主人善于编制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纺织生绢;两口子都有手艺在身,而且还会靠此做生意养家糊口。于是男主人决定带老婆去越国卖他做的草鞋及老婆用生绢做的帽子,不想这时有明白人向这对买卖人建议说:“如果去越国做生意,你们一定会赔本的!”男主人不解,追问为什么?那位明白人说:“你们难道不知道越国人的习惯吗?越国人第一不穿鞋子,平时都是赤脚走路的;第二,越国人平时也都是个个披头散发的,哪个会戴帽子啊?你们去不穿鞋子的地方卖鞋子,去披头散发的地方卖帽子,难道还不亏本吗?”
韩非的这个故事到此就结束了,没有下文;就是说韩非也没有告诉我们,那对鲁国夫妇最终到底去没去越国做生意?不过我倒觉得,精明的这对鲁国生意人一定会去越国做生意的!因为按照发展的观点,有朝一日越国人一定会穿鞋子的同时也一定会戴帽子的;到时如果再按照“物以稀为贵”的生意经原则,我想到时这对鲁国夫妇的生意不但不会赔本,相反却还会发大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