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3日 周六 心情棒棒哒
为了让自己上课不瞌睡,试着把手帐和思维导图结合了一下,虽然画的丑丑的,却觉得成就感满满,创意、有趣而又清晰,这大概是最适合我的学习方式了吧~
回到正题,《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大家还记得么?观察、感受、需求和期待,从今天开始,就尽量避开那些坑,学会好好说话吧~
观察是沟通的第一个要素,作者提倡要把观察和评论区分开来,在交流中必要的元素是观察,而若要进行评论,则一定要有充足的观察结果来做基础。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我们常常在交流中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举个例子,小范师日常比较随性,母亲大人总说:“你是个没有毅力的人。”我当然不服气呀,心里想着至少读书、葫芦丝、考工作我都坚持了呀,怎么说我没毅力!接下来,一场母女之间辩论赛就要展开了,而结果总是不欢而散……这就是评论,也可以理解成贴标签,当我们被贴标签时,我们第一反应是被批评了,要反驳回去,因为被贴的标签往往很宽泛。如果母亲大人说:“你看你之前说要坚持跑步,但是你只跑了一两周,而且每周只跑了两三天,所以说在这件事情上你是没有毅力的。”小范师会羞愧,会觉得事实如此。这大概就是非暴力沟通的魅力。
不带评论的观察,需要我们客观具体的描述事实,或者做出依据充分切尽量贴切的评论,不要用自己的观点,直接给对方贴标签,特别是大而泛之的负面标签,毕竟,谁都不喜欢被无端指责。
最后,鲁思·贝本梅尔的诗歌节选:
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这只是我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