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会煽情,文采也不行。按照常理,写作这么高大上的字眼不应该用在我身上。我顶多就是三三两两拼个段子~然而最近发现了些许有趣的事……
就像现在,我在室友王者荣耀的游戏声中坚强地码字。这在以前是万万不可能的,就像你考试的时候,脊背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凝视,排队时,后脑勺感受到队友灼热的目光。写作其事,客观地来讲,并不是一个让人紧张的事情,反而是一个释放紧张的过程。作为一个奉行效率至上的现代人,谋求最大化的利益与可能性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但那样的话就少了几分率真的傻气、执着的痴气,以及奋不顾身的勇气。
以前写些什么东西,身心都会紧张,一直抱着“训练”自己的目的,也正因此多半写不出什么。后来发现,是顺序颠倒了:其实无论是功利性地读书还是功利性地写作都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作为新手其实应该更随性一点、写意一点,去找自己的风格和偏好。当知识和文采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可以被“撷取”。到了那个时候,大脑内部已经被过往的经验编好程序,而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云储存。当外界给定一个消息时,大脑就会迅速运转找到所需信息的“格子间”。
如今写作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应当是释放二字~甚至由此衍生出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出来:写作的逻辑起点是基于“有些话不方便当面说”这样一种思维。我想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种:一是骂人的话,作为文明的当代人,不好当面骂你,就背地里写篇文章奚落你~ 二是呼唤社会大爱的话,比如,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愚民看客啊~~ 代表人物,鲁迅。 三是心中百转千回的情绪,比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但是那些说明性,学术性的著作怎么解释,我觉得仍在这个范畴之内。你想啊,学术的东西跟你当面说,你听的懂吗?就算听的懂,你听的……下去……吗?
于是乎,我拿着我羞羞的笔杆开始我羞羞的写作~然而,我仿佛听见跨越时空一个充满磁性的声音跟我说:“竖子!有辱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