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将莫邪

很久很久以前,在楚国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住着一对技艺高超的铸剑夫妇,男的叫干将,女的叫莫邪。他们生活虽然清苦,却十分美满幸福。夫妻俩铸剑卖剑,相依为命,剑技炉火纯青,远近闻名。


当时,楚王为了寻求干将夫妇铸一把利剑,特意请匠人画了图纸,派人送来。干将夫妇精心挑选铁矿石,劈开大山,在山洞里铸剑。他们采来的铁矿石,经烈火炼了七七四十九天,依然不能熔化。莫邪焦急地说:“铁石不化,剑无法铸成,这可怎么办?”干将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在师傅传授的铸剑术中看到,剑要铸成,必须用人血来祭奠炉神。现在铁石不化,一定是缺少人血。”莫邪听后,毫不犹豫地说:“为了铸成宝剑,我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说着,她撩起衣袖,抽出宝剑,向炽热的炉中猛地一掷,只听“嗖”的一声,莫邪已不见踪影。干将悲痛欲绝,顿时泪如雨下。


忽然,“哗”的一声巨响,炉中铁水迸溅,一股白烟腾空而起,一把宝剑在烟中闪现。干将抹去泪水,仔细一瞧,只见这剑长三尺,寒光四射,锋利无比,果真是把盖世无双的宝剑。干将知道莫邪已化作剑的精灵,于是,他毅然决定要把这宝剑献给楚王。


干将带着宝剑来到王宫求见楚王。楚王见宝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非常高兴,重重赏赐了干将。干将心想,莫邪为我献出了生命,这剑应该属她所有。于是他把这柄宝剑带回家中,藏在了屋后的山石里。


不料,干将藏剑的秘密被楚王密探得知,楚王带兵包围了干将的家,干将无奈,只好从山石后面取出宝剑献给楚王。楚王得到了宝剑,非常欢喜,可他却是个贪婪的国君,仍然觉得干将是个威胁,就命人杀了干将。


干将死后,莫邪非常悲愤,她决心要为丈夫报仇。她悄悄离开家乡,四处寻访名师,学习剑术。终于,她在越国拜一位高人为师,经过刻苦学习,练成了一身高超的剑术。


莫邪学成归来,从家乡的山石后面取出宝剑,日夜练剑,发誓要为丈夫报仇。她的复仇行动,很快被楚王得知。楚王吓得寝食不安,他立即派三千铁甲兵将莫邪住的村庄团团围住,企图捉拿莫邪。


莫邪得知消息后,毫不畏惧,她挺剑杀出重围,一口气杀了三百多名楚兵。莫邪越战越勇,杀得楚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最后,三千楚兵被莫邪杀得只剩几十人。


莫邪杀了半天,不见楚王踪影,就沿着血迹寻找。她找到一座王府,只见里面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莫邪认定楚王就在里面,就闯了进去。果然,楚王吓得藏在桌下浑身发抖。莫邪一剑把楚王杀了。


从此,莫邪为夫报仇雪恨,人们为纪念她,把干将、莫邪铸剑的地方叫做剑池,现在位于苏州相城区的阳澄湖畔。干将、莫邪的故事也被后人编成了评弹《三战莫邪山》,在江南水乡广泛流传。


而干将、莫邪所铸之剑因锋利无比,威震楚国,故楚王把剑命名为“干将”“莫邪”。此剑“作龟文,叶而理之”,“光耀似流星”。楚王得到此剑后非常高兴,赐给剑客三千,命他们持剑赴敌,结果大获全胜,楚王大悦,更视此剑为珍宝。


后来,干将、莫邪铸剑的故事传到了后世,人们为纪念他们,在苏州相城区阳澄湖畔的剑池边修建了“干将莫邪”墓。到了唐代,还出现了“剑池阁”、“剑池寺”等建筑。明正德年间,当地乡宦为纪念干将莫邪夫妇,就在剑池建亭,亭名“剑阁”,亭屋檐上挂着“剑池”二字匾额,还修造了廊庑,两旁墙上嵌有石刻图像、诗文等。清康熙年间,地方官吏又在“剑池”四周建起了垣墙,亭台楼阁,颇为雅致。相传剑池水底还有干将、莫邪的雕像,两人相依相偎,神态十分恩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