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望 | 图/网络 音乐/周杰伦《稻香》
@匿名:
大哥最近有件心事:就是我即将离家去上大学,虽然之前也有寄宿,但去外地上大学意味着不能经常回家。一想到这个就有点悲伤,怎么破?
#开学离家不舍怎么办?
👇大哥含泪建议打开这首歌一边听一边看咯!!!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稻香 音乐: 周杰伦
这个让我立马想到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提问:“逢开学就舍不得离开家,这是病吗?”
当然,我不是医生,不会诊断。我只知道我读书那会也会这样,但好像又不完全会这样。
接下来大哥就来唤醒s去的记忆,给你唠一唠这方面的话题。
据我了解,多数人好像从初中就开始寄宿了。我比较晚,是到了高中才寄宿的。但那会我除了兴奋还是兴奋(现在想想都兴奋当时的兴奋)。
原因有三:一是成长环境让我较早就独立,习惯独来独往后去哪都差不多;二是一起去高中读书的还有几个玩得很好的初中同学,即周围还是熟悉的“配方”;三是我骨子里渴望的自由。
所以报道那天,我跟朋友们老早就搭车奔向学校了。那会兴奋到带那么多生活用品都不觉得麻烦。现在想想,也有可能是当时“少年不懂愁滋味”吧。
记得在宿舍第一晚,我美滋滋地挂床帐,收拾自己床位时,突然听到走廊有人在哭。起初我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后来得知是有人因为想家,在跟妈妈打电话哭了。
有一室友连着叹息:“唉,那女生太想家了,哭得我也想哭了。”
更有甚者,我还听到有人说隔壁某个宿舍一女孩因为想家,直接又收拾东西回去了……
那会我不太懂:接下来都是自由,为什么要因此难过?
但不得不说,那晚在走廊打电话的人真不少,而且一人哭,多人哭,除了我。
高中寄宿也还好,毕竟每周末想回家还是可以随便回的。而我适应后,为了省钱,也没每次都回。
到了要去大城市上大学了,才有一点点真的离家比较远的感觉。
不过,那会我还是兴奋多过不舍。因为年少的我,一心想逃离让我痛苦的人,因此特地选了一个离他们远一点的学校。
只是,这一次兴奋感很快就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不适应,郁郁寡欢了好长一段时间,也是那个时候才惊觉自己也是一个会想家的孩子。当然,想的是能让我舒适待着的阿公阿嬷叔婶的家。
也是这会才明白,当初为了远离原生家庭而选了远点的学校,确实离不想见的人远了,可同时也离想见的人远了。
就这样,我在外头,她们在那头,好似读懂了余光中先生笔下写的《乡愁》。
没有了高中时想回就能回的方便,时间一久,自然会想念。加上别人是一放假就能回,我是放假后得先去打工挣点生活费才能回,使得我待家里的时间更少,因而离家时更加不舍。
时至今日,我每次看到“家”的话题,都会想到周董的《稻香》,他唱:“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
是吧,家是唯一的城堡,外面风风雨雨淋多了,难免想往家里躲。只是吧,随着长大,你也不得不明白,离别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课题呀。
孩子一长大,自然而然就会离家越远啦!
从以前的天天见,到后面一周一见,再到一年一见,最后永不再见。
你的背影,终会变成长辈眼里的幻影。
说这个并不是想让你感到更难过,而是告诉你这是不可避免的情况。
既然不可避免,倒不如先学会接受,再想办法面对。
比如,会不舍肯定是因为你觉得家里温暖,彼此感情深厚,那就好好珍惜跟家人相处的每一天。与其担心离别日的到来,不如用心加倍感受,在没走之前多攒点有爱记忆。
等到你真的要出走了,也是带着大家沉甸甸的爱一同出发,那可是一股饱满的力量。
另外,你也不是一走了之,生生世世不得再见,可以在能回的时候尽量回家相聚。加上现在科技发达,打打视频电话,解一时思念之苦,也是Ok的。
所以,别怕,因为人总要长大。(还没长大,就好好听妈妈的话)
好的家,会是你唯一的城堡,你永远可以回家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微微笑,你的梦,家人都知道~
最后顺便提一句:想家的时候就联系,不要犹豫,也不要强忍。学会表达,爱要说出口。别学我之前傻乎乎的一人流泪到天明,哈哈哈!
好了,换你来说说#开学离家不舍怎么办?
这里是【微梦小院】全网同名!
如果你觉得内容还不错,请动动小手指给个赞+关注,谢谢你啦!
如果您也是终身成长主义者,欢迎来一起抱团成长~
全网同名,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