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偶然看到一部电影《遗愿清单》,感触颇多。
人们为了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梦想、想要的生活不停地奔波,到头来,累垮了身体。
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里才去体验不同的生活,自己曾渴望而不得的生活,是一种怎样错综复杂、百感交集的体验。
今年看王潇的书《时间看的见》,书中提及Bucket List,借此再次观影了一遍《遗愿清单》,另有几点感触:
一、钱始终是物质基础
两位主人翁因为身患绝症,在生命只剩下半年的时光里,把自己的愿望写出来:跳伞,看极光,非洲大草原看狮子,爬雪山,去香港、日本、北京、埃及,足迹踏遍地球的广阔地域。
挑战以前未曾尝试的项目、活动。按正常计算,这些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以及很多钱,穷游更是舟车劳顿,遥遥无期。
幸好其中一个病友特别特别有钱,有私人飞机,随时待命起飞,有私人助理,安排所有行程。
将这一切的遗愿清单,计划打卡安排的就像一趟顶级的豪华游,完全没有“钱”的后顾之忧,才成全了这趟完美的临终旅程。
很多人说,钱是万恶之源,但是古今中外,我们深切地看到,没有钱才是万恶之源。
钱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可以给你想要的生活,可以给你更好的医疗条件。
即便是死亡,有钱也能让你更体面的死去。
不要仇恨钱,也不要被钱奴役,钱是助你更好生活的工具,是你享乐于人间的担保。
目前的你,好好挣钱,好好生活,才是最需要你做的。
二、踏出每一步都需要勇气
也许是他们意识到自己快要死了,所以才有豁出去的勇气,不想给人生留下遗憾。
而我们活在当下的人呢?总拿没有时间当借口,拿没有钱当理由,总有“以后再说”的推辞。
“等我有时间,我就带家人去旅行,出国,去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还要去欧美、加拿大。”
“等以后有钱了,你想买啥都买给你。”
“来日方长,以后经常聚聚。”
等、等、等,等到曲终人散,等到人走茶凉,等到天各一方,等到阴阳两隔,该做的事还是没做,该去的地儿终究没去。
宇宙万物,没有几样是永恒的。
人生在世,区区几十年,没有来日方长,一切都有尽头。
所以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是尽可能地去成全自己,这不是自私,是活的通透后的豁达。
唯如此,才能尽可能减少终离去时的遗憾。
三、珍惜当下,抓紧生活
遗愿清单,不是对你的诅咒。是告知你,一生不长,稍纵即逝,岁月无情,终有别离。
这个世界很大,有几百个国家,有一万多个城市,有两千多个民族,有五千多种语言和不同的文化。
还有那么多的美食、艺术、职业、花花草草,总有你想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的。
你有很多梦想,你想看遍大千世界,你想尝尽天下美食,你想感受不同文化。
可是,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财富有限。
所以,好好珍惜当下的每一天,每一个不会重来的今天,去看去吃去感受,去笑去哭去拥抱。
也写下你的遗愿清单,或者说是梦想清单,写上限制期限,去抓紧时间完成。
在你与这个世界告别之时,能坦然而满足的告知自己和家人:我无憾,我按自己的意愿过完了这一生。
愿你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笑着离开。